全运会刘德华来了我不意外,汪明荃来了我也不意外,最让人意外的是居然不按常理,让机器人敲青铜器来开场。这场跨越千年的碰撞,一下把古今拉到了同一时空,看得人热血沸腾。 2025年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大湾区盛大举行,央广网当晚就独家揭秘了这场科技与传统交融的名场面。 很多人以为机器人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其实这是个小误区。它的真身是青铜句鑃,原型出土于西汉,是岭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宫廷乐器,更是目前所见唯一的西汉青铜句鑃。 这套句鑃还有四个独特之处,体形是已出土同类乐器中最大的,由南越国自主铸造,而且是当年宫廷中真正使用的乐器,不是祭祀或陪葬的礼器。 两千多年前,它只能在王宫大殿中为贵族演奏,如今通过机器人的手臂,让亿万观众听到了跨越时空的乐音。 名为夸父的机器人,可不是普通的表演道具。它是乐聚机器人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早在2025年11月2日就以0号火炬手的身份在深圳亮相过。 它能稳稳握住1.6公斤的火炬奔跑,重心不倾斜,这次敲青铜句鑃时,手臂挥舞更具动感,精准把控每一次敲击的力度和节奏。 要让机器人完美演绎古乐器,背后藏着不少技术难点。研发团队先对青铜句鑃进行数字技术真实采样,捕捉每一个音准的细微差别,再通过编程让机器人的机械臂模拟人类演奏的力度变化。 不像春晚机器人扭秧歌侧重动作整齐,夸父机器人更注重音色还原,这是科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适配。 开幕式上,夸父敲奏《彩云追月》的同时,主火炬台的太阳造型缓缓升起,两者形成“夸父追日”的巧妙呼应。加上粤港澳三地首次同步升旗的环节,这场开幕式不仅是体育盛典,更成了文化自信的展示。 网友们纷纷留言,有的说这是最有文化感的科技秀,有的感叹老祖宗的智慧遇上现代科技太惊艳。 对比近年来的大型活动,从春晚的机器人舞蹈到中秋晚会的数字人演唱,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但十五运会的创新更显深度。 它没有只做表面的形式融合,而是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价值,用科技让古乐器“活”了过来,让年轻人在惊叹中主动了解青铜句鑃的历史。 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而是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年轻的表达语境,让科技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内核。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古乐器通过科技手段重现光彩,更多传统文化符号以创新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这场开幕式的成功,不在于明星的加持,而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科技也不只是冰冷的机器。当两者相遇,就能碰撞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正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