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 董宇辉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的举动,让人看到了90后不一样的样子。他站在论坛上讲台前,对着台下中外嘉宾,自然地说起英语。不是讨论什么国际商务条款,而是翻译起《道德经》里的“少则得,多则惑”,还有《论语》里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这些连专业翻译软件都头疼的文言文,他从陕西农村走出来,以前是个英语老师,现在倒在国际场合用英文讲老祖宗的智慧。他没刻意迎合谁,还建议外国朋友有空去山东孔子故里走走,亲眼看看儒家文化发源地是什么样。这和我们过去习惯的对外文化交流不太一样。 看他这两天行程,前一天还在上海进博会带货,单日销售额惊人,隔天就换上一身西装在乌镇谈文化传播。这种切换背后,是他这几年在做的事。他的直播团队走了国内17个省份,在黄河壶口瀑布用交响乐当背景,在黄鹤楼前跳楚风舞蹈,试图让文化变得可感可触。他说过,单纯的文字会弱化文化的震撼感。 互联网让这种表达有了新机会。董宇辉提到,他们做的几个栏目,是从小切口切入内容,用亲切及时的方式优化传播效果。文化的力量是巨大深厚的,既能感染人,也能温暖人,更能激励人。这话由他这样背景的人说出来,让人觉得踏实。 90后这代人,似乎更在意我怎么表达,而不是纠结于要不要被认可。这种心态的转变,比任何口号都来得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