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汤恩伯死在手术台上,蒋介石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死了也好。汤恩伯是蒋介

桑代克 2025-11-09 17:50:13

1954年汤恩伯死在手术台上,蒋介石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死了也好。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嫡系,曾为蒋介石,不惜出卖了有恩于自己的义父陈仪,蒋介石为何对待曾经的爱将如此冷淡? 汤恩伯说是蒋介石的“心头肉”嫡系都不为过,黄埔出身又是浙江同乡,早年打南口、台儿庄也确实露过脸,可到了1954年死在日本手术台上时,蒋介石只轻飘飘一句“死了也好”,这份冷淡绝不是一天两天攒出来的,全是汤恩伯自己一步步把信任败光的。 最先让蒋介石心里扎刺的是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这仗打得简直是灾难性的。当时汤恩伯手里握着重兵,却把战局搅得一塌糊涂,八个月时间里丢了四十个师的装备,六十多万兵力打光了,一百四十六座城市接连失守,连七个空军基地带三十六个机场全赔了进去,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了去,六千万老百姓落到日军手里。 蒋介石自己都骂这是“革命军有史以来最痛心、最耻辱的事”,作为前线主要指挥官,汤恩伯这锅想甩都甩不掉,从此在蒋介石心里就扣上了“败军之将”的帽子。 更要命的是汤恩伯在河南的名声臭到了家,当地老百姓直接把他跟水、旱、蝗并列称为“四害”。1942年河南大灾,地里颗粒无收,饿殍遍地,他作为实际掌权的军政长官,不想着救灾,反而逼着地方供应四十万军队的军粮,士兵抢老百姓最后一点口粮的事屡见不鲜。 他还趁机在漯河、洛阳这些地方倒腾黄金,为了修自己的学院拆民房、毁古迹,把河南折腾得民怨沸腾。蒋介石靠笼络人心起家,嫡系将领搞出这种天怒人怨的事,等于在砸他的招牌,心里的不满早堆成山了。 解放战争里汤恩伯更是把“草包”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1947年孟良崮战役,他当第一兵团司令官,愣是让整编七十四师这支“五大主力”之首的精锐部队被团团围住,十万援军被拦在外头,最后整师被灭,师长张灵甫战死,他自己也因此被撤职。 到了1949年,蒋介石手里就剩京沪杭那点家底,四十多万大军全交给他守上海,本来是想让他做最后一搏。结果汤恩伯表面上喊得震天响,暗地里却跟着蒋介石的微操瞎指挥,最后不等部队打完就自己先跑路了,气得蒋介石背后骂他“临战主退,殊失我望”,觉得他连“杀身成仁”的觉悟都没有。 更讽刺的是,汤恩伯为了表忠心出卖义父陈仪的事,反而让蒋介石更看不上他。1949年初陈仪想劝他起义,他转头就把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义父卖给了蒋介石,导致陈仪后来被押到台湾杀害。这种卖恩人求荣的操作,表面看是忠于蒋介石,可在多疑的蒋介石眼里,连义父都能出卖的人,说不定哪天就会反过来咬自己一口,这种“忠诚” 太廉价,反而让人心里发毛。 逃到台湾后,汤恩伯彻底成了没牙的老虎,还一身病痛。他想申请去日本治病,蒋介石直接冷嘲热讽,说他“有大过的人,还想到国外治病,浪费国币”,只在报告上批了“就地医治”四个字。后来实在病重不得不去日本,蒋介石才松口,可心里早把他归为“没用的废物”。 等到1954年手术台上失血过多死了的消息传来,蒋介石那句“死了也好”,不过是把攒了十年的失望说透了,这人打了一辈子败仗,惹了一身民怨,最后连卖命都不够格,留着也没用,死了倒省了麻烦。

0 阅读:0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