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约16.2万吨的"福建舰"航母打击群一次入列。 “太震撼了!中国海军这次动

慕蕊看趣事 2025-11-09 15:38:29

共约16.2万吨的"福建舰"航母打击群一次入列。 “太震撼了!中国海军这次动静太大了!”2025年11月某日,海南三亚某军港旌旗猎猎,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以航母打击群整建制交付的形式正式服役,舷号“18”。 这场服役仪式之所以引发全网沸腾,不仅因为福建舰本身的先进性能,更因为整个打击群单日入列总吨位达到约16.2万吨——这个数字直接超过法国海军现役主力作战舰艇总吨位(约20万吨)的80%,相当于德国海军总吨位(22万吨)的73%,一举创下中国海军史上单日列装的新纪录。 这样的规模,让所有人直观感受到了中国海军实力的跨越式提升。 先说说这次整建制入列的福建舰航母打击群都包含了哪些“硬核成员”。作为核心的福建舰,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舰长约320米,舰宽约78米,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 它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相比传统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不仅弹射效率更高——每分钟可弹射3-4架战机,比蒸汽弹射提升了50%,而且对战机的损耗更小,能适配从重型战斗机到轻型无人机的多种机型。 除了福建舰,打击群还包括2艘055型万吨驱逐舰、3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1艘054A改进型护卫舰、1艘901型综合补给舰以及1艘攻击型核潜艇。这些舰艇各司其职,构成了一个集制空、制海、反潜、对陆打击和综合保障于一体的完整作战体系。 单看各型舰艇的性能,就能明白这个打击群的战斗力有多强。055型驱逐舰作为“带刀护卫”,满载排水量超过1.2万吨,拥有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可发射防空、反舰、反潜、对陆攻击等多种导弹,具备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目前在全球驱逐舰中处于领先水平。 052D改进型驱逐舰则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了雷达系统和武器配置,反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054A改进型护卫舰侧重于反潜作战,配备了新型反潜直升机和反潜鱼雷,能有效应对水下威胁。 901型综合补给舰排水量超过4万吨,可同时为多艘舰艇进行燃油、弹药、食品等物资补给,保障打击群的远洋作战能力。攻击型核潜艇则能在水下执行侦察、反潜和对舰打击任务,是打击群的“水下尖刀”。 这次16.2万吨的单日入列规模,放在全球海军范围内都相当可观。法国海军现役主力作战舰艇包括1艘核动力航母、2艘两栖攻击舰、8艘驱逐舰、11艘护卫舰等,总吨位约20万吨,福建舰打击群的规模就占到了其80%以上; 德国海军总吨位约22万吨,打击群规模也达到了其73%。更重要的是,这不是简单的吨位叠加,而是各型舰艇形成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以往各国海军舰艇入列多是单舰或小规模编队交付,像中国这样以完整航母打击群整建制入列的情况极为罕见,这不仅体现了中国船舶工业的造舰能力,更彰显了中国海军在舰艇编组、协同训练等方面的成熟。 福建舰航母打击群的入列,也让中国海军的战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已有辽宁舰和山东舰两个航母打击群,主要活动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 福建舰打击群的加入,将使中国海军具备同时在多个战略方向部署航母打击群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远海海域的控制和威慑力。 尤其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使其能搭载更多种类的战机,包括新型舰载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无人机,舰载机的起飞效率和作战半径都大幅提升,这对于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舰从下水到服役仅用了3年多时间,而且实现了整建制打击群同步交付,这背后是中国船舶工业体系的强大支撑。 近年来,中国在大型水面舰艇建造领域形成了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模式,从钢材制造、设备研发到总装调试,都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 比如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各型配套舰艇的建造也实现了批量生产,确保了打击群各成员能同步建成、同步形成战斗力。这种高效的造舰能力,是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福建舰航母打击群的入列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随着海洋权益保护和远洋任务的日益增多,中国海军需要更强大的海上力量来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未来,中国海军还将继续推进装备现代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智能化作战水平,同时加强与其他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海上作战体系。而这次创纪录的入列,不仅是中国海军发展的里程碑,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维护海洋和平与稳定的决心和能力。 官方信源: 新华网:福建舰航母打击群整建制入列 创中国海军单日列装纪录 人民网:福建舰及其打击群:中国海军战略能力新跨越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