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稀土管制能按住荷兰,没想到人家反手就把中低端DUV光刻机也禁了,连老设备维

慕蕊看趣事 2025-11-04 10:45:10

都以为稀土管制能按住荷兰,没想到人家反手就把中低端DUV光刻机也禁了,连老设备维修都卡脖子。这波操作看着够刚,实则更像慌不择路的孤注一掷。 芯片领域的博弈又添新变数,就在外界以为中国收紧稀土管制能让荷兰在光刻机问题上有所收敛时。 ASML突然宣布停止向中国出口NXT:1970i和1980i两款浸润式DUV光刻机,甚至连已售设备的维修都停了——这可是中芯国际等企业用来生产28纳米芯片的主力机型,占国内DUV设备保有量的35%。 更狠的是,荷兰政府还同步更新了出口管制清单,把美国去年单方面要求的限制条款直接写了进去,等于彻底跟紧了美方的对华技术封锁节奏。 这次禁令打了不少人一个措手不及,因为DUV光刻机本不算最尖端的设备。上海微电子虽然已经量产90纳米干式DUV,但28纳米浸没式机型还在产品验证阶段,短期内没法完全替代ASML的设备。 中芯国际今年7月刚说过当前量产项目不需要EUV,主要靠DUV支撑28纳米及以上制程的产能,现在这两款主力机型一禁,等于直接掐住了中低端芯片的生产喉咙。 有晶圆厂负责人透露,目前厂里有12台1970i设备,其中3台正等着ASML派工程师来修,现在维修申请直接被驳回,只能靠自己的技术团队硬撑,良率已经掉了3个百分点。 荷兰这步棋看似强硬,实则透着心虚。要知道ASML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常年维持在20%以上,仅2024年就靠DUV设备赚走了120亿欧元。现在突然禁售中低端机型,直接损失的是真金白银。 更尴尬的是,欧盟刚在今年4月推出《芯片法案》,号称要砸430亿欧元搞半导体自主,结果转头就把中低端设备卡了,而欧洲车企急需的车规级芯片大多是28纳米制程,这波操作等于自己给产业链添堵。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急得跳脚,公开表示禁令会让欧洲车企在电动车转型中落后至少18个月,毕竟现在全球每4辆电动车里就有1辆用的是中国产28纳米芯片。 中方的反制措施也在悄然落地。商务部8日已经明确表态对荷方扩大管制范围表示不满,而稀土管制的效果正在显现。ASML的光刻机镜头需要用到镝、铽等重稀土,全球95%的供应都来自中国,虽然荷兰提前储备了一些库存,但按目前的消耗量撑不过14个月。 更关键的是,国内晶圆厂已经开始加速国产替代,某头部企业透露,他们正在测试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样机,虽然产能还不稳定,但每月能产出2000片晶圆,聊胜于无。同时,中芯国际也在调整产能结构,把更多资源投向成熟制程的国产化设备验证。 这场博弈最耐人寻味的是双方的矛盾处境。荷兰想靠禁令逼中方在安世事件等问题上让步,却忘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中方虽然在稀土和市场上有优势,但短期内确实面临设备短缺的压力。 不过从长期看,荷兰的孤注一掷可能加速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就像上海微电子的工程师说的:“以前还想着能买就买,现在没退路了,反而更有动力突破技术难关。” 欧盟内部的分歧也在扩大,德国、意大利等工业大国已经开始私下和中方接触,希望能为自家企业争取设备采购豁免,这场看似一边倒的禁令,正在演变成一场复杂的产业链博弈。 在全球化时代,搞 “卡脖子” 的单边制裁,从来都是把双刃剑,伤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流血。 官方信源: 环球网:荷兰进一步扩大光刻机管制范围,中方不满:荷方应尊重市场原则和契约精神 澎湃新闻:欧盟推出《芯片法案》:技术“战略自主”雄心恐遇诸多掣肘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芯片黑马,来了! 澎湃新闻:中芯国际:目前量产和主要在研项目暂不需用到EUV光刻机 环球网:陈经:取消芯片技术豁免,美方犯了三个错

0 阅读:41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