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紧急警告,一旦与中国开战,战火绝不会只燃在“东方”,资深分析师约翰·卡尔弗指出,中国的统一目标是长期战略,其中蕴含军事因素,但美国人却只看到了表面。 “别再盯着台海那片海了,真打起来,纽约华尔街的屏幕都会烧起来。”美国资深分析师约翰·卡尔弗最近在《外交政策》上的警告,把不少美国政客吓出一身冷汗。 这位研究中美战略竞争二十年的专家直言,华盛顿总把中国的统一目标当成“局部军事行动”,却没看清背后盘根错节的全球博弈——一旦冲突爆发,战火绝不会只烧在东方,美国本土的经济命脉、海外军事基地,甚至普通人的饭碗,都会被卷进这场没有赢家的漩涡。 卡尔弗在报告里戳破了一个关键误区:美国总觉得中国的军事准备只针对台海,却忽略了远程打击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火箭军的东风-26导弹早就不是“关岛快递”那么简单,射程覆盖4000公里的它,能精准打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所有军事基地,包括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 更让美军头疼的是高超音速武器,去年试射的东风-17改进型,速度突破10马赫,现有的“萨德”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 卡尔弗算过一笔账,要是冲突升级,美国在西太平洋的18个军事基地里,至少有12个会在首轮打击中失去作战能力,这意味着美军得把部署在中东和欧洲的兵力紧急调过来,全球军事布局瞬间打乱。 经济战场上的“战火”可能比军事冲突更惨烈。大西洋理事会的报告早就预警,一旦G7国家联手制裁中国,全球经济会先蒸发掉3万亿美元。 中国手里握着3.7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可G7国家在中国的银行里也押着1780亿美元,还有3万亿美元跨境资金流动会瞬间瘫痪。最要命的是供应链,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2250亿美元商品里,小到手机芯片大到汽车零件,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就说台积电,它占据全球芯片代工市场60%的份额,美国科技巨头苹果、谷歌的核心产品都靠它供货,一旦台海局势紧张,台积电的生产线停摆,美国硅谷的工厂就得跟着歇业,光是汽车行业,每天损失就高达4亿美元,用不了一个月,失业率就得往上跳两个百分点。 卡尔弗特别提到,美国人总低估中国的“非对称反击能力”。不是说中国要派军舰开到加州海岸,而是通过切断稀土供应、抛售美债来打经济牌。 中国控制着全球95%的重稀土加工产能,美国F-35战机的发动机、“宙斯盾”系统的雷达都离不开这些材料,库存最多撑14个月。更狠的是美债,中国持有的1.2万亿美元美债要是集中抛售,美元汇率会立刻跳水,华尔街股市可能暴跌30%,普通人的401K退休账户会一夜缩水。 去年美国众议院听证会就有人算过,台海冲突要是拖上一年,美国经济至少倒退十年,比1930年代的大萧条还惨。 现在卡尔弗的警告已经在华盛顿引发争论。不少智库开始重新评估对华战略,有人提出“有限威慑”不如“务实对话”,毕竟全球化把中美绑在了一艘船上,互相凿洞只会一起沉。 中国的统一目标确实是长期战略,但军事手段从来不是唯一选项,更多的是靠经济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卡尔弗的分析给中美关系提供了借鉴:中国大陆在统一问题上态度坚定,但更倾向于用非军事手段推动。美国把威胁看得过重,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增加误判的可能。中国大陆的国防实力不断提升,比如导弹射程和网络能力,都让外部行动付出巨大代价,这也促使各方更理性地评估局势。 这场关于“战火在哪烧”的讨论,其实是在提醒所有人,对抗不如合作,这才是全球大国该有的格局。 官方信源: 腾讯新闻:美议员不许大陆收台:一旦台海爆发冲突,美国经济将倒退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