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七点多,我正窝在出租屋的旧沙发上刷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突然看到一条消息说农村翻建老房要交地基费,每平方35块,连第二层也得照样收。这规定听着新鲜,我赶紧扒拉两口凉透的外卖,想着得仔细琢磨琢磨。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我翻遍最近的政策文件,发现2025年8月自然资源部刚发布的《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里,压根没提什么“地基费”。倒是明确说了旧房翻建只要符合“一户一宅”、面积不超标,备好材料就能申。镇里收这钱,名目怕是站不住脚。 农村宅基地说到底属于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翻建老房子本质上是在原有权利基础上更新建筑,又不是新占土地。要是真收钱,也该有省级以上政府的明文规定,还得开听证会让老百姓心里有数。这么冷不丁按平方收费,难免让人犯嘀咕。 我那个面包掉地上沾了灰,心情瞬间低气压。转头查了周边几个村的情况。河北邯郸有个村去年翻建,镇里想收每平20块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后来村民反映到县里,县自然资源局直接叫停了。浙江丽水更绝,2026年新规直接禁止任何基层单位在旧房翻建时乱收费,违者通报批评。 其实翻建老宅牵扯的环节真不少。从宅基地权属核实、规划许可,到施工监管、竣工验收,每一步都得按规矩来。有些地方可能以“基础设施维护”或者“垃圾清运费”等名目收点成本钱,但这都得有物价部门核准,而且必须公示标准。直接按建筑面积一刀切收钱,确实容易让人犯迷糊。 你说这每平35块算下来是什么概念?要是建个一百平的两层楼,光这笔钱就得七千块。对不少农村家庭来说,这可能是半年种地的收入。更别说材料、人工这些大头支出了。负担加重不说,最关键的是这钱交得不明不白。 我扒拉手机查各地政策,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反而很少收这种费,像江苏、浙江都是靠财政补贴鼓励旧房改造;倒是部分中西部乡镇,偶尔会冒出些“创新收费”。这可能和地方财政状况有关,但再难也不能从老百姓翻建祖宅上找补啊。 记得有回看直播弹幕刷太快,差点把宅基地新规看成拆迁政策。农村住房这事牵动太多人神经了。现在很多城里人还想着退休回老家翻建老屋呢,要是每个地方收费规矩都不一样,谁还敢轻易动工? 从更深层想,规范农村建房管理确实有必要。防止乱占耕地、控制建筑标准,这些都得监管。但好经不能念歪了,该管的必须管住,不该收的钱一分也不能多要。有些地方可能把翻建审批当成了“摇钱树”,这性质可就变了。 翻建老宅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大事。可能是攒了半辈子的钱,就想把祖屋修整得像样点。要是碰上不明不白的收费,心里得多憋屈。咱们老百姓不是不讲道理,该交的钱不会赖,但总得交个明白吧? 你发现没,现在农村政策透明多啦。很多地方把审批流程、收费标准全晒在网上,随时能查。这种阳光操作真好,既保护了农民权益,也让干部们清清白白做事。其实只要按规定来,谁还会为这些事闹心呢? 说到底啊,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为的就是让农村人家过得舒心。旧房翻建这事看似一家一户的小事,实则关系着千千万万农村家庭的幸福感。把政策执行到位,让老百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是关键。 所以要是你们那儿也碰上类似情况,先别急着交钱。到县自然资源局问问政策,或者查查政府官网的相关文件。自己的权利得自己操心,该较真时就得较真。 这大晚上的,为这地基费的事琢磨半天。你说咱们老百姓办个事,咋就这么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