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

疾冰预防说 2025-11-09 11:45:37

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东方大国的手里几乎是失声的状态。 2014 年俄罗斯同意向中国出口 S400 防空系统,当时俄方觉得这是自家压箱底的宝贝,中国则成了这款装备第一个海外买家。 2014 年 9月两国签合同,30 多亿美元的单子里,包含雷达、导弹发射车和指挥系统全套配置。2018 年首批设备运到天津港,2020 年完成部署,表面看是俄罗斯赚了钱,中国补上了防空短板,算是双赢。 400 刚部署好,中国技术团队就展开了解析研究,重点钻研其雷达系统、冷发射技术和多波段探测原理,边测试边记录数据,在使用中持续学习吸收。 没过多久,国产红旗 9 完成升级,换上氮化镓相控阵雷达后,探测距离从 125 公里提升至 300 公里,反应时间从 18 秒压缩到 8 秒,精度也提高了三倍。 这一升级离不开我国在防空导弹技术领域长期的研发积累,而 S400 的引进,为技术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 美国对此很不满,2018 年 9 月就对参与 S400 采购的中方机构实施制裁。但中国没停下脚步,依旧继续测试研究,把 S400 当成了技术升级的活教材,买过来不光是用于防空,更重要的是当技术样本。 S400 在其他国家的表现也能印证这点。叙利亚 2017 年部署 S400 后,多次遭以色列空袭,两百多次打击行动中,曾成功拦截过部分目标,但面对以色列的复杂空袭战术时,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 美军发射战斧导弹袭击叙利亚目标时,离 S400 阵地不远的区域遭打击,系统依旧没动静。后来发现,S400 拦截低空目标有局限,射程号称 400 公里的 40N6 拦截弹当时还没通过国家鉴定,实际最大射程只有 250 公里,对付低空飞行的目标时,超过 120 公里就没辙了。 2022 年 5 月叙利亚的 S400 尝试开火,却没能锁定目标,之后俄罗斯就把设备撤走了。 再看印巴那边的情况,2025 年 5 月克什米尔边境爆发印巴冲突,巴基斯坦部署的红旗 9 出口版 HQ9BE,与 HQ16 协同作战,成功拦截大量印度无人机、巡航导弹,还击落过一枚印度 S400 发射的 40N6E 拦截弹。 印度 2018 年花 55 亿美元买的 S400,不仅没阻止巴方导弹突防,还损失了两组发射车。这场冲突里,HQ9BE 的拦截效率明显更高,所谓 “HQ9 翻车” 其实是误传,但实战暴露的协同问题,还是让中国军工做了针对性复盘。 这么重要的研究对象,S400 在中国为什么较少公开露面?有人会问。 S400 在中国 “失声”,核心原因有三个。 一是技术本身有短板,它的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稍强的电磁干扰就能让它失效,而且配套雷达多,信息传递层次复杂,容易错失拦截窗口。 二是和中国现有作战体系兼容性不佳,整套系统的技术体制还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为基础,不符合中国防空系统的发展方向,要改造的话工程量不亚于重新研发。 三是国产系统进步太快,红旗 9 系列后来用上了更先进的技术,探测和拦截能力全面超越 S400,自然没必要再让 S400 承担主力任务。 中国引进 S400 本来就不是单纯为了列装,更多是应急补充和技术参考。当时国内红旗 9 新型号还在研发,产能也跟不上换装需求,引进 S400 能填补过渡时期的空白。而从技术角度,S400 的多弹种整合思路,给红旗 9 系列的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 S300 到 S400,中国花了 20 年时间,走完了引进、学习到自主研发的路。现在已经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防空体系,国产系统成为绝对主力。 俄罗斯靠卖 S400 赚了外汇,中国则靠这套系统完成了技术跨越,这笔军售本质上是一次成功的技术博弈。如今中国防空网的核心是自主可控,不再需要依赖外来装备,这也是 S400 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根本原因。

0 阅读:3

猜你喜欢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