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扛不扛得住?现在民主党摆明是要给他一个下马威,不只是在新的财政预算案上跟他过不去,现在但凡民主党能使得上劲的地方,都在跟特朗普较劲。 就说他力推的那个《大而美法案》,本来是想当成第二任期核心政绩来搞的,结果在国会里就卡得死死的。 民主党那边自然是全体反对,舒默直接骂这法案是个“残酷又危险的计划”。更要命的是,共和党自己人里头也出了岔子。 像参议员罗恩·约翰逊、兰德·保罗这几个,都公开跳出来说这法案会让赤字高到吓人,扬言有足够票数把它拦下。 这导致法案在参议院前途未卜,任何改动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变成一场持久战。特朗普想靠这个法案兑现竞选承诺,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他跟自己人也没完全拧成一股绳。曾经的头号盟友马斯克,因为嫌弃这个法案太烧钱,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开喷,说它“令人作呕”,甚至呼吁民众给国会打电话阻止它。 特朗普这边也是毫不客气,威胁要砍掉马斯克SpaceX的政府合同。这么一闹,原本支持特朗普的科技右翼和传统共和党基本盘之间,也出现了裂痕。 经济这块儿,特朗普的日子也不好过。别看宏观GDP数字和股市表现好像还行,但老百姓的体感完全是另一回事。 最新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美国人觉得经济不咋地,生活成本和通胀是大家最头疼的问题。他引以为傲的关税大招,经济学家们预计反而会推高通胀,而且未来大部分成本很可能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他在通胀问题上的支持率已经跌到41%左右,跟拜登执政后期的低点差不多了。就业市场也显出疲态,兼职岗位增加,全职岗位却在减少,这肯定让很多中低收入家庭感到压力。这些经济上的不满,直接反映在民调上,特朗普的执政认可度一直在46%左右徘徊,而共和党在国会政党支持度上的领先优势也已经转为了落后。 民主党可没闲着,趁机在司法和道德层面不断出手。爱泼斯坦案这颗“政治炸弹”就被重新点燃了。特朗普当年竞选时信誓旦旦要公布所谓“客户名单”来揭露“深层政府”腐败,结果他上任后司法部直接说“名单不存在”。 这事儿让很多MAGA支持者觉得被忽悠了,特别是年轻支持者,他们对这类丑闻非常反感,导致阵营内部出现了信任危机。 党内像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这样的人也公开唱反调,要求公布所有文件,甚至有不少共和党议员倒戈支持民主党启动传票程序的动议。这案子不仅损害了特朗普的形象,还在不断消耗他的政治能量。 不过,特朗普也不是那种只会被动挨打的人。他的招牌策略就是“以攻代守”。他会突然抛出一些爆炸性话题,比如公布马丁·路德·金遇刺档案,或者翻“通俄门”的旧账指责奥巴马,试图转移公众视线。 同时,他也很擅长把自己包装成被“深层政府”和“假新闻”迫害的受害者,用来巩固核心支持者。在政策上,他则不断强调关税、移民这些他自认的优势议题,希望把舆论焦点拉回来。 但美国政治极化这个大环境,让妥协变得异常困难。总统和国会之间那种“否决政治”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往往导致政府效率低下。 就像2019年底到2020年初那次创纪录的政府关门,很大程度上就是特朗普和当时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边境墙资金问题上僵持不下,把停摆当成了党争工具。 现在这种对立氛围只增不减,特朗普想顺利推动任何重大国内立法,比如医改、移民或者新的减税方案,在“分裂国会”面前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特朗普面临的是一场多线作战的困局。他既要应付民主党发起的全面围攻,又要平息党内因政策分歧和丑闻引发的内乱,还得想办法扭转民众对经济状况的负面体感。 他那种强势反击的风格或许能暂时稳住基本盘,但要想真正打破政治僵局,在关键政策上取得突破,难度系数相当高。接下来的中期选举,将是对他执政能力的又一次大考,如果共和党表现不佳,他后面的日子会更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