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萨日娜为能分到11平米房子,258元彩礼就嫁给同学潘军,婚后她被嫌弃长得丑,6年没戏拍,没想到潘军却说:“我找的是大学生,不是保姆,收拾家不是你该做的事!” 上海戏剧学院的课堂上,萨日娜举起《牛玉琴的树》剧本,扉页 “1995 年沙漠” 的字迹已褪色。 “这是我六年无戏拍后接的第一个主角,当时皮肤晒脱三层皮。” 她指着剧本里的批注说。 台下学生盯着剧本上的沙粒痕迹,那是当年宁夏沙漠取景时留下的,至今没清理掉。 1995 年春,萨日娜在报纸角落看到《牛玉琴的树》选角消息。 那时她刚被第 27 个剧组拒绝,副导演 “长得土气” 的评价还贴在冰箱上。 前一晚,她对着满桌试戏失败的通知,终于对潘军说:“我不演了,在家给你做饭吧。” 潘军放下手里的话剧剧本,突然严肃起来:“我娶的是大学生萨日娜,不是保姆。” 这句话像惊雷,让她愣了好久 —— 原来他早看穿了她藏在笑容里的委屈。 第二天,她揣着简历找到《牛玉琴的树》剧组,导演直言 “这角色要在沙漠待三个月,没人愿意来”。 萨日娜当即拍板:“我是内蒙古人,耐冻也耐晒,给我个机会。” 出发前,潘军帮她打包行李,偷偷塞了瓶凡士林:“沙漠风大,记得涂脸。” 1991 年婚后第三天,萨日娜就去话剧团试戏,却被面试官上下打量:“你这长相,只能演配角。” 回到 11 平米出租屋,她对着镜子发呆,潘军递来热毛巾:“别听他们的,你的戏在眼睛里。” 接下来六年,她跑遍北京大小剧组,试戏的角色从丫鬟到农妇,大多连台词都没有。 有次试戏结束,导演让她 “先去整个容再来”,她躲在公交站哭了半小时,回家却对潘军说 “今天没合适的”。 潘军没戳破,只是第二天买了本《演员自我修养》,在扉页写 “你的坚持,比颜值珍贵”。 那段日子,他主动包揽洗衣、做饭,连话剧排练间隙都要赶回家,就怕她独自在家胡思乱想。 2002 年《大染坊》剧组找萨日娜演 “文他娘”,她特意去山东周村住了一个月。 每天跟着当地老太太学纺线,看她们怎么哄孩子、怎么跟邻居打招呼。 有场戏是文他娘送儿子出门,她想起自己北漂时潘军送她去试戏的场景,眼泪没喊 “开始” 就掉了下来。 导演当场拍板:“就这么演,真实比技巧重要。” 拍摄期间,潘军每周坐火车去探班,带的行李里全是她爱吃的内蒙古奶豆腐。 他总说:“你专心演戏,家里有我,别担心。” 2010 年拍《母亲》时,萨日娜为演好农村母亲,提前学喂猪、做农家饭。 有场暴雨戏,她在泥地里跪了两小时,膝盖磨破了也没说停。 收工后,潘军来接她,看到她裤腿上的泥和血,红了眼:“咱明天跟导演请假,歇一天。” 萨日娜却笑着说:“这角色要是演不好,才对不起那些真正的母亲。” 这部剧后来让她第三次拿下飞天奖,领奖时她特意提到:“谢谢我先生,当年他说我是大学生不是保姆,才让我没放弃。” 2019 年中国电视剧终身成就奖颁奖礼后台,萨日娜对着镜子整理礼服,潘军帮她别好胸针。 “别紧张,就像你平时给学生上课一样。” 潘军轻声说。 上台后,萨日娜看着台下的潘军,突然哽咽:“30 年前,我连 11 平米的房子都觉得挤;30 年后,我有了奖杯,更有了陪我扛过低谷的他。” 台下掌声雷动,潘军悄悄擦了擦眼角 —— 他想起当年萨日娜躲在公交站哭的模样,如今她终于站在了最亮的舞台上。 如今,萨日娜每年会接 1-2 部戏,其余时间都在母校授课。 课堂上,她总把潘军那句 “我娶的是大学生萨日娜” 当例子:“真正的支持,是让你敢做自己。” 她带学生去农村体验生活,教他们 “演农妇就要会喂猪,演母亲就要懂孩子”。 课后,她和潘军在烟台的海边散步,潘军会帮她背装满教案的包:“你现在是老师了,得注意腰。” 萨日娜偶尔还会翻出当年试戏被拒的通知,和现在的奖杯放在一起,笑着说:“你看,坚持真的能等到花开。” 上个月,萨日娜刚拍完一部关于乡村教师的剧,杀青当天,她带着剧组的年轻演员去母校参观。 在表演系的教室里,她指着当年潘军帮她举纸条的位置,对年轻演员说:“演员的路不好走,但只要有人支持,有自己的坚持,就一定能走下去。”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她和年轻演员身上,像极了当年她在排练厅里,潘军陪她练戏的模样。 这段从 11 平米出租屋开始的演艺路,她走了 30 多年,用实力证明:真正的演员,靠的不是颜值,而是对梦想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 主要信源:人民艺术家杂志——萨日娜|萨娘一出手,必是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