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据媒体报道,中美双方突然宣布了各自的海空例行活动安排。 台海方向,东部战区在2023到2024年多轮环岛演训,歼-16、轰-6K、052D、055频繁出镜,科目从远海训练到岸基火力协同,节奏越来越熟。 同一时间,美军第七舰队的“米利厄斯”“本福德”等驱逐舰先后穿越台海,P-8、RC-135在周边常态化飞行,公开航路和时间一清二楚,动作不遮掩。 这种“互相试探”的打法,重点在摸边界、看反应,通信是否顺畅、伴飞有没有越线,比单次规模更能说明问题,读信号要看链条。 海上这条线还得看航母。2024年“福建舰”开始海试,电磁弹射测试画面已经公开;“山东舰”保持出海训练,和055、901型补给舰配合更紧。 对面航母轮换不断,“里根”常驻横须贺,“罗斯福”“林肯”接力来西太,舰载机起降、补给、编队穿插,照着年度安排走。 海上力量密起来,周边敏感点的压力就上来。过去危机都是先影响航道与空域,再才看外侧动作,节奏是层层推进,而不是一脚到底。 空中层面也在加码。运-20加油机公开飞行,空警-500常态化值班,联合作战的持续时间被拉长,前沿响应更稳。 美方则用KC-135、KC-46撑起长航时保障,E-7过渡推进,远程侦察和电子支援一并上,不靠单点,靠整体链路。 双边动作都在拉长手臂,但都压着阈值,没有出现大规模动员的信号,训练和巡航的标签挂得很紧,不让节奏失控。 岸基火力也是一根线。东风系列训练报道持续出现,海岸防空、反舰阵地在岛链内侧布设更密,联动海空力量形成闭环。 美方强调分散部署,陆战队小规模反舰火力在岛屿试用,机动更快、占地更小,配合海空平台形成咬合。 如果真的升级,第一步往往是“清场”,把周边海空活动压低,先把可变因素降到最低,再谈后续,这是一套流程化的做法。 眼下更像在下棋,子落点密、动作可见,但桌子没掀,通道还在用、热线也在线,互相试探不等于开打。 看住节奏、读懂信号,别被噪音带节拍,这才是现在该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