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可能已经没人可死了,有俄军士兵在打扫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战场时,发现阵亡的乌军士兵多为外国雇佣兵,占比可能至少达到60%左右,其中包括非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人。 现在的战场上就是这种情况。俄军士兵在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的废墟间清理战场时,脚边散落的装备和证件早就暴露了死者的身份——那些印着外文名字的狗牌、贴着陌生面孔的护照,还有不属于乌军制式的北约枪械,都在说明这里倒下的大多不是本土士兵。 清点下来的数字更让人吃惊,阵亡人员里外国雇佣兵的占比竟然超过了六成,其中不乏皮肤黝黑的非裔美国人,还有带着南美口音证件的拉丁美洲人。 这可不是偶然撞见的个别情况,而是乌克兰兵源彻底见底的铁证。就拿刚过去的一周来说,俄军国防部的战报里写着,乌军在顿涅茨克方向光战斗损失就超过一万人,康斯坦丁诺夫卡这场仗里,本土士兵的阵亡数还不及雇佣兵的一半。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的红军城战役,俄军就从地下坑道里俘获过四十多个波兰和罗马尼亚籍的武装人员,他们手里的北约武器和身份证明,早就把外部势力介入的底给露了。 这些外国人之所以愿意来送命,说穿了大多是为了钱。像哥伦比亚来的那些老兵,在国内全家月收入还不到一百美元,可乌克兰这边开出的月薪能有三四千美元,是他们在家当兵的好几倍。 泽连斯基政府早就专门建了英文招募网站,还在利沃夫设了中转站,明晃晃地用高报酬吸引人来填防线缺口。更离谱的是,美国的私人军事公司居然从墨西哥监狱里招人,许诺给毒贩减刑和高薪,结果这些人到了前线才发现,说好的非战斗工作全是骗术,直接被推去当炮灰。 不同地方来的雇佣兵境遇也不一样。格鲁吉亚的老兵是带着旧恨来的,从2014年起就跟着乌克兰的国际军团打仗,算是最“死心塌地”的一批。美国和英国来的大多是特种部队退役的,不怎么冲在最前面,主要帮着操作无人机和通信设备。 可拉丁美洲来的那些人就惨了,他们以前在国内打惯了反游击战,到了乌克兰战场面对漫天炮火和无人机轰炸,根本适应不了。没有空中支援,撤退时一暴露就成了活靶子,死亡率高得吓人。 乌克兰军队对这些雇佣兵也没什么真心,说白了就是把他们当消耗品。知道这些人是为了钱来的,不会真拼命,就干脆让他们冲在最前面挡子弹。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乌军还专门设了督战队,发现临阵退缩就直接从背后开枪。 之前在马里乌波尔,有个土耳其雇佣兵想投降,当场就被乌军枪杀,尸体随便扔进了垃圾桶。即便这样,还是有人源源不断地来,毕竟对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来说,高报酬的诱惑实在难顶。 其实从2022年冲突刚开始,泽连斯基就呼吁外国志愿者参战,当时有五十多个国家的两万人报名,可打了几年下来,欧洲和北美的志愿者死的死、跑的跑,人数早就降到一两千。现在能撑场面的,全靠拉美来的补充,光是哥伦比亚人就占了外国雇佣兵的一半以上,乌克兰指挥官自己都承认,每个月至少得招一千个哥伦比亚人才能补上空缺。 俄罗斯早就放了话,这些外国人不算正规军人,抓到了也不享受战俘待遇,可警告根本没用。毕竟乌克兰已经没人可派了,从年轻人打到中年人,现在连六十多岁的老人都被动员,实在顶不住只能靠花钱买人打仗。那些被忽悠来的雇佣兵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不过是被用来拖延战争的棋子。 康斯坦丁诺夫卡的战场尸体就是最直白的镜子,照出了乌克兰的窘境,也照出了这场冲突里被金钱和谎言裹挟的悲剧。当一个国家要靠外国人的命来维系防线时,所谓的抵抗早就变了味,而那些为了碎银几两送命的雇佣兵,最终也只成了战场统计数字里的一个冰冷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