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名日军组成的特工队,他决定干掉他们! 台儿庄战役进入关键阶段,广西第四十八军守右翼,韦容松执行夜巡任务。途中他发现六个日军特工,伪装成国军模样,携带电台潜入侦察。他们的牛皮靴和装备暴露身份,正朝阵地核心摸去。韦容松判断情报泄露将酿大祸,决定单枪匹马拦截。广西狼兵的打法注重灵活,他选择尾随而非硬拼,先绕到一处废屋,利用当地遗留辣椒粉制造干扰。辣椒粉喷出后,他用枪托击倒殿后者,捡起敌枪破坏电台和发报手。 接着,他引敌入死胡同,设下绳套绊倒追兵,用石块结束一人。剩余日军慌乱撤退,他投出手榴弹炸伤两人,绑住最后一名。整个过程不到一刻钟,连长带队赶到时,韦容松已控制局面。四名日军毙命,一俘一逃,那逃者很快被后续巡逻堵截。从俘虏口中获知敌方渗透计划,右翼阵地据此加固,挡住次日攻势。 韦容松臂中一枪,却坚持完成缴获检查。他的行动符合狼兵战术,强调伏击和速战,避免缠斗。台儿庄巷战多靠机变,韦容松的瑶族猎法在此派上用场。第四十八军整体在战役中歼敌上万,他的插曲虽小,却直接护住一隅防线。日军特工队常见于夜袭,韦容松的应对体现了基层士兵的警觉。 战役史料记载,此类单兵阻击屡见不鲜,韦容松一例突出。情报价值放大他的贡献,部队据此调整部署。狼兵的拼劲在广西军中代代相传,韦容松的经历成了连队口头谈资。 台儿庄战役收官,广西第四十八军伤亡惨重,七百子弟长眠当地。韦容松拒绝个人勋章,指向南方宾阳,誓赶敌出乡土。 庆功会上,他提及爷爷牌位需新漆,话里藏着家仇国恨。战役后,他继续随军南下,参与后续抗战。 1945年湘西雪峰山战役,日军败局已定,投降文告满天飞。韦容松取出木牌,用柴刀刻下大仇得报四字,刀痕深陷如山纹。战事结束,他收拾行囊返乡。 韦容松的归乡之路平凡,却承载集体记忆。广西狼兵在抗战中屡建奇功,他的故事融入军史长卷。宾阳重建时,他重拾猎户旧业,牌位终得上漆。 晚年韦容松忆及台儿庄,总说那是山寨少年变兵的起点。抗战胜利洗刷了寨子血债,他的刻字成了个人仪式。第四十八军余部散归各地,韦容松选择低调度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