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背着妻子,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殊

千浅挽星星 2025-11-03 18:52:08

[微风]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背着妻子,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1968 年,徐州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延涛,看到一位老人为了急需手术的孙子跪下求情,这种场景带来的触动,比任何医学技术难题都更让他难受,当时,常规的针灸和其他草药治疗效果很差,而现代医学的治疗途径又走不通。   于是,王延涛开始专心研究古代医书,在《后汉书》和《华佗神方》这些泛黄的书籍里,“麻沸散” 这三个字让他看到了希望。   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后来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曼陀罗花里的东莨菪碱能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起到麻醉作用。   但曼陀罗花也有很大风险,它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差距很小,稍微用多一点,原本能治病的药就会变成致命的毒药,选择用曼陀罗花做麻醉,就像在和死神冒险,但如果成功,就能给很多患者带来治愈的机会。   要利用曼陀罗花实现麻醉,第一步就遇到了不少失败,在动物实验中,给兔子用 0.5 克曼陀罗花,兔子没任何反应;用 2 克,兔子就直接死了。   这说明不同物种对曼陀罗花的反应差异很大,不能简单地把动物实验的结果套用在人身上,要找到适合人体的剂量和用法,只能在人体上进行尝试。   于是,从 1969 年开始,王延涛瞒着所有人开展了一项冒险尝试 —— 他亲自服用曼陀罗粉末来测试效果。刚开始用 1 克时,他只觉得口干舌燥;增加到 2 克,就陷入了长达三小时的昏睡,但这两种剂量都没能达到麻醉所需的止痛效果,痛觉依然存在。   家人看到他这样冒险,又难过又担心,多次劝他放弃,可王延涛始终没有动摇,到了 1970 年的一个夏天晚上,他先写下遗书,又制定好解毒方案,然后将最终测试的剂量,4 克曼陀罗粉末,混合了能稳定血压的川芎和乌头,一起喝了下去。   这次尝试并非平静的睡眠测试,几分钟后,曼陀罗的毒性就扩散到全身,他的心跳突然降到每分钟 40 次,呼吸也微弱到几乎感觉不到。助手发现情况不对破门而入时,王延涛已经生命垂危。   经过九个小时的紧急抢救,他才终于醒了过来,醒来后,他没先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颤抖着问助手自己昏迷了多久。   当听到 “九小时” 这个回答时,王延涛忍不住流下眼泪,因为九个小时的时间,足够完成一台复杂的外科手术,原本可能致命的曼陀罗剂量,终于靠着他的勇气和牺牲,找到了可以安全用于手术的标准。   这场以命相搏的实验,为中国麻醉学打开了全新的大门,几天后,一位胆结石疼得打滚的农民成为首位受益者,在曼陀罗的香气中平稳入睡,术后安然醒来。   以此为基础,王延涛团队摸索出的“双相麻醉法”(静脉注射结合百会穴针刺),更是将中西医智慧融为一体。   1971年,卫生部发文推广,全国112个中药麻醉培训中心应运而生,次年,西德的《麻醉学报》将其誉为“东方麻醉术的文艺复兴”,到80年代,苏醒时间更短的“催醒宁”制剂问世,曼陀罗的传奇还在延续。   然而,在这份荣耀的背后,王延涛的家庭却出现了矛盾,试药成功后,妻子李淑贞整整一个月没和他说一句话,女儿甚至在恐惧中发问:“爸爸,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这些家人的反应,是他在医学上取得突破时,不为人知的付出,后来,王延涛用余下的时间弥补,分担家务,陪伴家人,最终换来了妻子的理解。正如她在纪录片《医者》中所言:“他是个犟脾气,但他的心,是为了病人。”    信源:徐州医科大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王延涛:“以身试药”,中药麻醉写传奇

0 阅读:111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