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老蒋亲自在判决

悠然话史 2025-11-03 11:41:53

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老蒋亲自在判决书上批了一个“耻”字,而李玉堂同样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   1951 年 2 月 5 日台北碧潭刑场,寒风裹着尘土打在李玉堂脸上。   他挺直脊背,望着大陆方向,突然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这声呐喊背后,是他四次血战日军、护国安邦的赫赫功绩。   1939 年第一次长沙会战,李玉堂任第 10 军军长,镇守金井防线。   日军集结三支精锐兵团,以重炮和坦克开路,防线多次被撕开缺口。   他亲自挎枪奔赴前线,腿被子弹击穿,鲜血浸透裤管也不肯退下。   “防线在我在!” 他趴在战壕里,用沙哑的声音指挥士兵反扑,三天三夜未合眼。   通信中断时,他就派传令兵穿梭在炮火中传递指令,硬是将日军挡在捞刀河北岸。   此战后,第 10 军因作战顽强获 “泰山军” 称号,李玉堂的名字响彻抗日战场。   1941 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李玉堂奉命守卫长沙主城区,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   日军发起十几轮猛攻,城区内巷战频发,双方士兵在街头逐屋争夺,尸体堆积如山。   他走遍各个阵地,给士兵们鼓劲:“守住长沙,就是守住咱们的家!” 有士兵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坦克,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亲眼目睹后,亲自为牺牲士兵整理遗容。   激战七天七夜后,中国军队最终击溃日军,共歼灭近六万敌人,取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首场大胜。   李玉堂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成为抗日战场上的知名将领。   1944 年长衡会战,李玉堂已升任兵团司令,依旧冲在战斗最前线。   日军炮弹在指挥部附近爆炸,弹片擦着他的手臂飞过,划伤了皮肉。   部下劝他转移到后方,他却摆摆手:“将士们都在前线拼杀,我怎能躲在后面?”他顶着炮火调整部署,指挥部队交替掩护撤退,最大限度减少了兵力损失。   即便后来职务提升,他始终保持着身先士卒的作风,与士兵同吃同住,深得部下爱戴。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多次挫败日军的进攻计划,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949 年,李玉堂被派往海南任防卫副总司令,此时国民党政权已摇摇欲坠。   他目睹蒋介石集团的腐败与不得人心,在夫人和妻弟(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劝说下,决心起义投共。   他暗中与共产党联络,协商起义细节,却因解放军渡海进攻速度过快,起义回信未能及时送达。   海南失守后,他被迫随国民党部队撤往台湾,心中满是未能完成起义的遗憾。   到台湾后,蒋介石集团正大肆开展 “白色恐怖”,严查所谓 “通共分子”。   李玉堂在海南与中共的秘密联络,很快被台湾保密局察觉,成为重点调查对象。   调查中,保密局发现他夫人陈伯兰曾给大陆亲戚写信,信中提及对国民党的不满,被当作 “通共” 罪证。   更致命的是,1950 年底,曾负责李玉堂与中共联络的副官被抓,经不住严刑拷打,供出了联络细节。   尽管李玉堂坚称未收到起义回信、未实际参与通共行动,但在当时 “宁错杀不放过” 的氛围下,百口莫辩。   蒋介石亲自审阅案件,在判决书上用红笔批下 “耻” 字,认定他 “背叛党国”,下令处决。   1983 年,大陆相关部门经过调查核实,确认李玉堂确有起义意愿,只是因客观原因未能成功。   为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对革命的倾向,李玉堂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如今,在山东广饶县的李玉堂故居纪念馆里,详细陈列着他四次血战日军的历史资料。   游客们看着展柜里的战役地图和历史照片,听着讲解员讲述他的英雄事迹,无不肃然起敬。   这位抗日英雄虽历经波折,但他为国征战的功绩永远被铭记,成为后人缅怀和学习的榜样。     主要信源:(海南日报——鲜为人知的历史-- 和平解放海南岛的努力)

0 阅读:0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