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现身福耀科大,讲的不是励志是选择,时代变了人得自己找锚点 10月30号,邓亚萍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讲课,台下坐着学校第一批50个本科生,这些学生都不是传统名校出身,邓亚萍没有讲"只要努力就能赢"这样的话,而是说出了一句实在话:只有当一个人觉得失败并不可怕的时候,这个人才敢放手一搏,这话初听有点冷,细想却很有道理。 她二十四岁退役,不是因为不想打球,是身体实在撑不下去,那时候运动员退役大多选择当教练或进体制内工作,她却偏不走这条路,反而去了清华读书,开始没人看好她,连她自己都说,最怕的不是学不会,是丢面子,后来她发现只要把最坏的结果想清楚,心里反而不害怕了,现在年轻人总担心选错路,其实问题不在选项太多,而是不敢承担后果。 她说自己每天就想着活到上床前,听起来像句废话,其实是在提醒大家别被那些碎片信息给淹没掉,2023年这位女士去给中国拳击队讲课,没讲什么技术内容,只讲了倒计时和每天做一点这件事,这和现在满屏的AI生成内容、不停刷短视频的风气完全相反,她强调真正的本事不是知道多少东西,而是能把一件事反复练习直到能拿出来用,内卷也不是比谁更拼命,是比谁能把一件事打到台子上的次数更多。 福耀科技大学由曹德旺捐资创办,属于非营利性质,今年二月刚获得教育部批准,这所学校不提供标准答案让学生照搬,也不给教师固定教学模式,邓亚萍去学校做讲座,实际上是在支持这种实验型教育理念,她提出的“单行线”理念强调认准道路坚持前行,与学校倡导的不功利、重实践、反内卷方向高度契合,当现有制度无法提供明确指引时,每个人需要成为自己的支撑点。 她没有抱怨这个时代太浮躁,也没有指责年轻人懒惰,她只是换个方式讲出道理:过去人们没有选择余地,如今却面临太多选项。这位乒乓球爱好者的理念很实在——一球一球认真打,不去空谈理想,也不看遥远目标,只专注眼前这一拍。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了,大家都在讨论潮流、机遇和人生规划,但真正让人站稳脚跟的,往往是那些微小却持续的努力动作。 她说话时语气很平淡,没有煽情也没有讲鸡汤,不是来教人怎么成功,而是告诉人们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很多人听完可能觉得没劲,因为既没有提供捷径也没有给出金句,但从另一个角度想,这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人们不需要被激励,需要的是方法。 她回忆在清华读书的时候,遇到听不懂的内容就硬背下来,记不住就开始抄写,抄十遍不行就抄二十遍,靠的不是天分,是能忍得住,现在的年轻人容易着急,总想找到最好的办法,可现实常常没有完美答案,只有还能接受的方案,她没有说人必须赢,她说可以先让自己别输得太难看。 讲座那天恰逢巴黎奥运纪念年,但邓亚萍没有谈论奥运话题,学校刚通过审批不久,学生们还在摸索自己的方向,邓亚萍站在台上,像一位有经验的过来人,不给具体答案,只给出一个思路:不要害怕选错道路,只怕不敢做出选择,不要担心进步慢,只怕停下脚步,时代已经改变,成功的标准也在变化,但人的行动逻辑始终如一,还是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