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10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与乌克兰武装部队几乎同时发布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1-02 12:03:20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10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与乌克兰武装部队几乎同时发布的声明,让顿巴斯西线的波克罗夫斯克成了俄乌冲突的新焦点。俄方明确表示,当天不仅控制了扎波罗热州和顿涅茨克州的两个关键定居点,还在波克罗夫 10月30日,俄乌双方军事指挥部仿若达成某种默契,几乎在同一时刻对外发布声明,这一同步之举,似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引发诸多猜测。 相互抵牾的信息,竟殊途同归,皆指向一处要地——顿巴斯西线的交通枢纽,波克罗夫斯克。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拉锯战了,信息烟雾的背后,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 冲突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战线,而是像火车站这样决定生死的“节点”。这场围绕枢纽的争夺,正从战术、后勤和意志三个维度,把整场战争拖入一场残酷的瘫痪与消耗之战。 俄军的打法变了。不再是2023年那种不计代价的快速猛攻,现在他们更像一个冷静的外科医生,瞄准的是乌军的指挥与后勤节点。这种战术的核心就是“瘫痪”,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破坏效果。 这种转变,底气来自技术的跃升。以前摧毁一个枢纽可能要砸下12枚导弹,现在平均3枚就够了。精确度的背后,是天上的“猎户座”卫星和地面的“格鲁乌”特种部队构成的情报网,它们让战场变得单向透明。 哈尔科夫州的铁路枢纽被毁,就是这种战术最致命的应用。那条铁路线曾是输送八成西方援助的生命线,一旦被切断,远在波克罗夫斯克的守军就成了孤岛。弹尽粮绝一周后,第128山地旅的士兵们只能选择冒险突围。 为了确保瘫痪效果,俄军还用上了“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这东西不仅能让乌克兰无人机信号中断、失控坠落,还能干扰飞来的美制精确制导弹药,让它们“找不到北”。去年,俄军对无人机的拦截率刚过50%,今年已经超过了80%。 这种战术一旦奏效,后果不堪设想。控制波克罗夫斯克,俄军的兵锋就能直接威胁百公里之外的导弹工业重镇巴甫洛格勒,这相当于扼住了乌克兰战争潜力的咽喉。 战术瘫痪的另一面,是更折磨人的系统性消耗。这场战争的天平,正被战场之外的诸多因素悄然倾覆。援助的多寡、能源的供需,还有军工产能的高低,皆如无形之手,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战争走向。 西方的援助正以肉眼可见之态势走向枯竭。曾经看似源源不断的支持,如今仿若干涸之泉,难以为继,往昔的慷慨援助渐成明日黄花,前景堪忧。 美国今年的援助额度相比去年少了将近一半,被视为翻盘利器的HIMARS火箭弹,现在一个月只能拿到120枚。 欧盟那边承诺的50亿欧元军援,真正到账的只有18亿,成员国之间还在为是否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吵个没完。 军工产能的差距更是令人绝望。欧洲铆足了劲,年产155毫米炮弹虽然提到了100万发,但这对于前线的巨大缺口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而在战场上,无人机的数量差距据说达到了惊人的1比50,部分前线甚至每公里只剩下四五名士兵。 消耗战已经从前线蔓延到了后方。乌军出动无人机,对俄罗斯两座炼油厂发起袭击。此次袭击成效显著,致使俄罗斯炼油产能遭受重创,较之前下降了约五分之一。 但俄军的报复来得更猛烈,直接打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导致全国七成火电厂停摆,连首都基辅每天都要限电12小时。冬天还没到,社会运行和军事保障的根基已经开始动摇。 炮火之外,是意志的较量。俄方宣称,在某一次军事行动里,成功击落多达192架乌克兰无人机。此战果若属实,无疑在当前紧张局势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凸显该行动的显著成效。 这个数字真假难辨,但其目的很明确:塑造一种技术碾压的形象,动摇乌军乃至西方的信心。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消耗战。 面对此般压力,乌克兰军队总司令瑟尔斯基亲赴前线,公开驳斥部队遭“包围封锁”的言论,试图稳定军心、平息舆论。这既是反驳,更像是一场稳定军心和外界信心的“危机公关”,背后是防线被撕开的真实焦虑。 信息控制权俨然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核心焦点。在这场无形较量中,它宛如一颗璀璨却又极具诱惑的明珠,引得双方各施手段,皆欲将其紧握手中。 俄方提议让记者去实地采访,乌方以安全为由拒绝了。谁能定义什么是“围困”,什么是“突围”,谁就在争夺国际舆论和外部援助的道义高地。 而远在美国,特朗普的矛盾表态最是磨人。他一边公开质疑乌克兰打不赢,施压基辅停火,另一边却没有完全停止援助。这种政治上的摇摆不定,正不断消耗着乌克兰决策层的抵抗意志。 让我们再度折返至波克罗夫斯克火车站。于时光的流转间,那座车站似在静候着我们的重临,带着往昔的故事与未知的期待。这里既是俄军“节点瘫痪”战术的杰作,也是乌克兰面临“系统性消耗”的缩影。 信息:俄称挫败乌军突围 乌方否认被包围——2025-10-31 09:21·央视新闻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