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荷兰正式宣布了! 10月31日,路透社曝光荷兰安世临时CEO签署的信函,确认10月26日起暂停向东莞工厂供应晶圆,理由是“子公司未遵守付款条款”。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场断供绝非商业纠纷,而是地缘政治因素在作祟。 根源要追溯到9月30日,荷兰当局以“防止技术转移”为由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资产,荷兰法庭随后暂停了高管张学政的职务。 作为反制,我国商务部10月4日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华生产的特定元器件。 面对断供,中国迅速破局:安世中国10月23日恢复对国内客户供货,且所有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彻底绕开美元体系。 虽东莞工厂因缺“芯”约三分之一机器停工,还实施了“上四休三”制度,但本土供应链替代方案已在推进。 此事戳破了国际商业规则的伪善面。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已瓦解,但美国仍借美元霸权频繁制裁,本质是维护货币主导地位。 安世事件更印证:依赖“欧洲技术+中国生产”的单一供应链有多危险。 从人民币结算到国产替代,这场应对给出明确答案:核心技术自主、供应链可控,才是国际博弈中最硬的底气。 我觉得安世断供东莞工厂,表面说是“没付款”,其实就是地缘政治在背后搞事。 荷兰冻结资产、罢免高管,咱们反手就用人民币结算、推进国产替代,很快就恢复供货了。 这事儿说明,光靠签合同没用,关键时刻还得有自己的产业链和技术底气。 现在国际生意,拼的不只是价格,更是安全可控的硬实力。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安世半导体公司 荷兰芯片战略 荷兰芯片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