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结束后,华尔街日报10月30日下午报道:“特朗普表示,美国将立即降低对华

未央秘史 2025-10-31 11:44:46

中美会晤结束后,华尔街日报10月30日下午报道:“特朗普表示,美国将立即降低对华关税,以换取中方配合打击用于生产芬太尼的化学品出口。美国贸易代表称,中国将放松对稀土出口实施的管制。特朗普还表示,中国同意购买‘大量的、非常大量的大豆’,并且‘农产品采购将立即开始’。” 先说说所谓的“降低对华关税”,他嘴里的“立即降低”听着唬人,实际扒拉下来根本没多少干货,美方只把与芬太尼相关化学品的关税从20%降到10%,这部分商品在中美贸易总额里占比少得可怜,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要知道,就在今年5月,美方还在加码对华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对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加征50%关税,这些主要贸易领域的高关税一个都没动,所谓“降低对华关税”不过是选择性挑了个无关痛痒的领域做样子。 而且美方这种关税操作早就有前科,之前对墨西哥威胁加征关税,最后宣称的“重大协议”,其实很多内容都是墨西哥早就同意的,特朗普只是拿来重新包装成自己的功绩,这次对华关税的宣传,不过是故技重施。 再看芬太尼管控的“交换”,特朗普把中方的配合说得像是给他面子的特殊让步,其实中方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控一直都很严格。 早在2019年就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2025年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出口管制规则,这些都是中方基于国际责任和自身治理的主动作为,根本不是为了换取关税降低才临时配合。 美方自己国内的芬太尼问题,根源在于其国内毒品管控体系的漏洞和成瘾问题的泛滥,却总想把责任甩给中国,还把中方常规的管控措施当成自己谈判的“成果”,这种颠倒黑白的炒作也就只能骗骗不了解情况的人。 至于“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的说法,更是纯粹的无稽之谈,就在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还刚发布公告,进一步加强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和技术的出口管制,明确要求出口商申请许可,这哪里是放松,分明是管控更严了。 从数据来看,2025年1至9月中国稀土及其制品出口95875吨,同比仅增长3.1%,9月出口10538吨,增长也只有7.6%,完全是正常的贸易波动,根本没有所谓“放松管制”带来的大幅增长。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都透露,自2025年4月初提交的数百份稀土许可证申请中,仅有约1/4获批,不少欧洲零部件工厂都被迫关闭,这足以说明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不仅没放松,反而执行得很严格。 特朗普之所以这么说,大概率是想给美国国内相关产业画个饼,至于实际能不能拿到更多稀土,恐怕他自己都没底,而所谓“稀土换B30A芯片”的说法,目前也只是停留在猜测层面,根本没有实际落地。 B30A是英伟达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特供AI芯片,计划9月交付样品,但这款芯片能否顺利对华出口还得看美国政府的最终审批。 美方一直对对华芯片出口管得很严,之前出台的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远多于中方的900余项,现在想让中方放松稀土这种战略资源的出口,来换取一款还没确定能否出口的芯片,这种不对等的交换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而且稀土作为中国的战略资源,关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发展,中方不可能轻易放松管制,每年谈判的说法更像是双方试探的缓冲,想让中方真的放松管控,美方恐怕得拿出更实在的诚意,而不是光靠嘴说。 最后说说特朗普吹得天花乱坠的“大量大豆采购”,他嘴里的“非常大量”听着挺吓人,实际数据一对比就原形毕露。 2025年1至7月,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量仅为590万吨,而去年同期还有不少,连美国农业部确认的私人销售也只有297000吨,这距离“非常大量”的宣传差了十万八千里。 反观南美,今年1至9月,中国主要粮食码头来自美国的粮食运输船靠岸艘次同比下降56%,7月后更是降为0,而来自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的运输船每月平均有40多艘,90%都在运大豆。 特朗普之所以把大豆采购吹得这么玄乎,无非是因为美国大豆出口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极高,2024年美国出口大豆金额245.8亿美元,中国就买走了一半以上,他想通过夸大采购量,给美国农场主画个饼,争取支持罢了。 其实稍微想想就知道,特朗普这套炒作套路并不新鲜,之前不管是美墨贸易协议还是其他国际谈判,他都喜欢把微小的进展夸大成交响式的成果,本质上都是为了政治造势。 而从中方的回应来看,外交部明确表示“通往旧金山不会是一马平川”,需要双方切实落实共识、排除干扰,这也说明中美之间的分歧远没有解决。 美方一边宣称要合作,一边还在持续新增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扩大受管制企业范围,这些行为都说明双方的矛盾和分歧依旧深刻。 所谓“皆大欢喜”的局面根本不存在,特朗普的高调宣称,不过是他一贯的自我吹嘘,把零星的共识无限放大,掩盖依旧存在的巨大分歧,这种自导自演的“利好大戏”,看看热闹就行,真要是当真可就输了。

0 阅读:61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