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参议员鲁比奥突然宣布了他的立场:如果制裁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全球油价会上涨。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承认困难,实际上却反映出实际情况,过去美国政府多次要求中国选择立场,如今鲁比奥的言论显示美方态度有所缓和,说明美国清楚意识到这一问题不宜强硬处理。 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规模很大,一年进口量达到六千多万吨,占到全球进口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石油并不是可以随便替换的品种,中东产的石油比较轻质、杂质少,而中国的炼油厂主要处理重质油和高硫油,正好与俄罗斯供应的油种匹配,欧洲在2022年曾经尝试更换俄罗斯石油来源,但当地炼油设备无法直接加工俄油,改造过程花费了数年时间,投入资金高达数千亿元,中国既没有这样的缓冲时间,也不能中断供应,一旦停止就会面临断供风险。 结算方式已经不再使用美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俄罗斯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实现对接,资金不需要经过美国银行,伊朗和委内瑞拉也采用过类似做法,封锁措施无法阻止交易进行,最多导致运输费用增加、船运时间延长,但货物仍然能够送达,即使美国施加限制,也无法完全中断贸易往来。 运输路线避开美军监控范围,北极航道在夏季通航,俄罗斯石油直接从北冰洋运往中国东北和华东地区,比经过苏伊士运河节省半个月时间,如果被迫采用传统航线,苏伊士运河与霍尔木兹海峡会出现堵塞,保险费上涨,船期延误,仓库爆满,最终成本仍由美国承担,第七舰队无法管控该区域,美国也无法派遣军舰封锁北极航线。 亚洲炼油厂这几年在悄悄变得强大,过去大家抢着买中东的轻质原油,现在中国的大型炼厂能够处理各种品质较差的原油,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的石油反而因此找到了销路,这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结果,油源越复杂多样,中国炼油行业就越不容易受外部限制,这种能力逐渐变成了中国在地缘格局中的一道护身符。 美国自己也扛不住这个局面,2022年美国限制俄罗斯石油进口后,国内油价马上涨了近两成,老百姓纷纷抱怨,白宫只能动用战略储备油来应对。现在普通人对油价变化非常敏感,企业之间的合同早就签好了,壳牌和道达尔这些大公司在亚洲的订单已经提前锁定。如果真逼中国切断俄罗斯石油供应,柴油、航空燃油、化工原料这些都会乱成一团,美国市场肯定第一个撑不住。 美国其实考虑过制裁手段,只是权衡之后觉得代价太大,智库机构早就做过测算,如果彻底切断中俄之间的石油通道,国际油价会在半年内突破每桶120美元,这个涨幅比2022年还要剧烈,中国方面不会被动承受压力,但美国的普通民众和金融市场已经很难继续负担高油价,一旦油价再次上涨,通货膨胀就会卷土重来,大选当前的政治压力也让决策者难以做出最终决定。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采取行动,而是承担不起行动的代价,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这盘棋早就布好了局,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美国嘴上再强硬,也得面对现实情况,参议员鲁比奥说的那句实话,其实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有些事情光靠喊话是解决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