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首相巴特·德韦弗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开幕式表示,“即使在二战期间也未没收冻结任何国家资产,如果我们拿走‘普京的钱’,他也一定会拿走我们的。” 德韦弗首相的这番话,其实是基于比利时的实际处境和国际交往的基本逻辑说出的担忧。咱们结合当下欧盟对俄资产的现状、历史情况和实际风险,就能把这话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先说说他提的二战时期没没收冻结他国资产这事儿,这不是随口说的,是有实际依据的。 在二战那种大规模战争里,国际社会对国家资产的处理其实有不成文的规矩,即便双方是交战国,也很少直接没收对方的主权资产,主要是怕打破国际间的信任底线。 比利时作为当时欧洲战场的重要国家,更清楚这种规则对维持基本秩序的重要性。而现在欧盟讨论的“赔偿贷款”计划,虽然说是用冻结的俄资产作担保,但本质上是动了这笔钱的使用权,在比利时看来,这和直接拿这笔钱的风险差不多,所以才拿二战的例子做对比,想说这种突破规则的事连战争年代都没做过,现在更要谨慎。 再看核心的担忧——“拿走‘普京的钱’,他也一定会拿走我们的”,这背后全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风险。 首先得明确,“普京的钱”指的是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总共大概有2000亿欧元,其中90%都由总部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管着,也就是说,比利时是这些资产的主要“托管方”。 这种特殊角色让比利时成了风险最集中的国家,一旦真的动用这笔钱,俄罗斯最先报复的很可能就是它。 俄罗斯已经有过明确的反制动作了,现在已经冻结了美欧企业在俄的资产超过500亿欧元,像德国大众在卡卢的加工厂、法国雷诺的莫斯科工厂都被临时管控了。 能源方面,俄气还暂停过对德国、意大利的管道供气,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储气库每天都在减少库存,德国甚至被迫重启了煤电电站。要是欧盟真的拿走俄资产,俄罗斯肯定会加大反制力度,比利时的金融机构在俄资产首当其冲会被冻结,而且这种报复不会只针对比利时,整个欧盟的企业都会受影响。 更关键的是,比利时的经济和金融地位经不起这种折腾。欧洲清算银行管理着全球64个非欧盟国家的7.8万亿欧元资产,很多国家都把外汇储备存在这,靠的就是“安全可靠”的名声。 要是比利时参与动用俄资产,其他国家就会担心自己的钱也不安全,以后可能就不敢把钱存在欧盟的金融机构了。 穆迪评级公司都警告过,这会改变比利时作为国际金融托管中心的信用评级,导致国际资本撤走,这对靠金融业吃饭的比利时来说是致命的。 还有法律和钱的实际损失问题。比利时的法律明确禁止没收主权资产,动这笔钱涉嫌违反《联合国宪章》,俄罗斯能去国际法院告比利时,到时候打官司的费用和可能的赔偿都是笔巨款。 而且现在比利时对这些俄资产征收25%的企业税,每年能有3.5亿欧元的收入,刚好用来支撑国防预算提升到GDP的2%。要是这笔钱被拿去当担保,这笔稳定收入就没了,比利时自己的财政都会受影响。 德韦弗说这话,也是因为欧盟内部的风险分担没谈拢。 他不是反对支持乌克兰,而是要求27个成员国一起承担风险,比如以后俄罗斯告上门来,诉讼费要大家平摊;要是最后得把钱还给俄罗斯,其他国家也得帮着赔。 可现在欧盟里只有德国、法国这些国家支持动用资产,却没人愿意明确分担风险,比利时自然不愿意单独扛下所有麻烦。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支持他的顾虑,说要是没收俄资产,以后再也没人敢把外汇储备存到欧盟了,这其实是很多欧盟国家私下都担心的问题。 说到底,德韦弗的话不是在替谁说话,而是站在比利时的实际角度,担心打破“不随便动他国资产”的老规矩。 一旦这个规矩被打破,不仅会招来俄罗斯的直接报复,让欧盟企业和金融机构受损,还会毁掉欧盟金融市场的信誉,以后国际社会的信任很难重建。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毕竟国际交往中,“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是最实在的逻辑,尤其是涉及到巨额资产的时候,没人愿意先冒险当那个“出头鸟”。 现在欧盟没就这事达成一致,也正是因为很多国家都看清了这些实实在在的风险,不是不想帮乌克兰,是真的不敢随便踩这个“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