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荷兰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27日,荷兰网上银行Bunq正式宣布,其已获得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批准,成为美国经纪自营商。这意味着Bunq可以直接向美国用户提供股票交易服务,比如投资共同基金和ETF这些产品。 这意味着啥?简单说,它能直接帮美国用户买股票、投共同基金和ETF了,不用再绕弯子。 可别觉得这事儿容易,美国对券商准入的门槛高得很。不光要够钱,员工还得考过Series 7资格试,反洗钱、客户资金保护样样得达标。 要知道,欧洲的数字银行这些年正闹“成长之痛”。算上Bunq一共110多家,却有30多家都撑不下去清算了,盈利难是通病。 欧洲市场卷得厉害,Bunq这才急着闯美国。毕竟美国散户多,投资需求旺,这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 但美国本土的对手早把阵地占了。Robinhood靠零佣金抢了大半散户,英国的Revolut还砸了5亿美元过来扩张。 更要命的是,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瑞典的Klarna之前闯美国,估值从几百亿美金跌到只剩130亿,一路磕磕绊绊。 不过FINRA这次批准,倒也说明美国没偏心。对外资和本土机构一视同仁,只要符合规矩就给机会,这是监管的公平。 对美国用户来说,多了个新选择总归是好事,说不定还能逼着老平台降手续费,算是捡了便宜。 Bunq也赌上了身家,成了就能靠美国市场翻身,败了恐怕就得加入欧洲同行的清算队伍。 有分析师就说,它光靠卖基金ETF不够,得拿出点真本事。欧洲银行在美国“水土不服”的太多,不是那么好混的。 而且用户的钱还有SIPC保险兜底,最多赔50万美元,这是监管给的定心丸,Bunq想省都省不了。 其实这事儿透着欧洲金融科技的无奈:自家窝里卷不动,只能去美国硬碰硬,堪称“背水一战”。 但悬念还大得很,Bunq能比Klarna、Revolut做得好吗?会不会也栽在盈利难题上? 毕竟“外来的和尚难念经”,美国投资者认不认这家荷兰银行的账,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实力较量,监管给了门票,能不能留住观众,全看Bunq自己的功夫。 你们觉得这家荷兰银行能在美国站稳脚跟吗?见过哪些外来金融机构成功的例子?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