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总理流泪了! 10月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47届东盟峰会开幕式现场,气氛格外热烈。当东盟十国的代表依次在接纳宣言上签字,正式确定东帝汶成为第11个成员国时,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古斯芒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 他站在发言台前,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格外坚定:“今天,是创造历史的一天,对东帝汶人民来说,这不只是梦想成真,更是对我们多年来艰辛旅程的肯定。” 台下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不少东盟成员国代表也为这个新生国家的加入送上了真诚的祝福。而这一天的到来,东帝汶足足盼了二十多年。 时间回到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正式宣布独立,成为本世纪第一个新生的主权国家,彼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澳大利亚和葡萄牙三个国家承认,而我们是第一个和其建交的国家。 独立后的东帝汶,因为之前长期的战乱,到处是断壁残垣,经济更是一穷二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当时,政府就意识到,要想让国家发展起来,必须融入周边的区域合作体系,而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家庭”,自然成了东帝汶最渴望加入的组织。 2011年,东帝汶正式递交了入盟申请,从此踏上了漫长的“闯关之路”。2017年,东盟先给了东帝汶观察员国的身份,这就像给了一张“预备会员证”,让它能先参与东盟的一些活动,熟悉规则。 在之后的八年里,东帝汶下了不少苦功:组建专门的入盟筹备团队,从政府部门到民间机构都积极行动,对照东盟的各项标准逐一整改,无论是政治治理的规范性,还是经济制度的完善,都一步步追赶。 东帝汶还经常派代表团去东盟各国交流学习,积极参加东盟框架下的经贸、文化合作活动,慢慢赢得了东盟各国的认可。 然而,东盟吸纳新成员可不是随便点头就行,有着一套严格的标准,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好几个方面。 简单来说,就是得保证国内政治稳定,不能有持续的冲突;经济上得有基本的发展框架,能和东盟其他国家开展正常贸易;安全方面还要能和周边国家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区域稳定。东帝汶在申请过程中,一直朝着这些目标努力:一方面全力推进国内和平进程,让社会秩序越来越稳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努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期间东帝汶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但东帝汶政府和人民从没打退堂鼓,始终和东盟各国保持着密切沟通,每次东盟提出建议,都会认真研究落实。 这次峰会上,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代表大家说:“东帝汶这些年的努力和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它的加入不仅能让东盟更有代表性,还能让这个大家庭更有凝聚力。” 对东帝汶来说,加入东盟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发展的大门。成为正式成员后,它能享受东盟内部的贸易优惠,比如出口产品到其他成员国时关税更低;还能获得东盟的投资支持和发展援助,用来修公路、建医院、改善基础设施。 这些都能帮东帝汶加快经济发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离摆脱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