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荷兰这次的行为,本质上就是‘“无本的买卖”。荷兰人根本不怕,因为安世半

潘达林 2025-10-27 20:43:55

有网友说,荷兰这次的行为,本质上就是‘“无本的买卖”。荷兰人根本不怕,因为安世半导体本身就是中企100%的全资子公司,所以不管结果如何,最终荷兰都没任何的损失。至于网上说的什么欧洲车企的索赔,未来欧洲车企即便去索赔,也不可能去找荷兰政府!现在就看我们的反制,是否能把荷兰打痛,我们的反制是否能让荷兰“认识”到错误。如果达不到那个标准,那么闻泰科技在荷兰的资产,只能打水漂了! [呲牙]荷兰的做法并不是“无本的买卖”。表面上看,安世半导体是中资全资子公司,荷兰政府只是冻结了资产、暂停了中方高管职务,似乎拿不到任何东西,但实际后果远比“零成本”复杂: 1. 荷兰抢到的是“空壳” 东莞工厂承担全球70%以上的封装测试,年出货500–700亿颗芯片。中国商务部一纸出口管制令,就把这些产能留在国内。荷兰手里只剩下总部、品牌和海外晶圆厂,却拿不到最终产品,等于控制权与现金流脱钩。 2. 欧洲车企的索赔风险真实存在 安世车规级芯片占全球逆变器市场约40%,德国车企库存仅够6–7周。一旦停产,损失以亿欧元计,车企必然要追责。荷兰政府作为冻结令的发布者,是直接被告。国际仲裁、贸易诉讼、政府采购黑名单都会随之而来。 3. 荷兰自身损失已现 事件后,中资在荷半导体投资骤降62%;ASML对华DUV出口审批受阻;锰、镁进口中断冲击本土钢铁业。荷兰营商环境信誉一旦受损,外资撤离、供应链外迁的长期代价远高于短期“冻结”收益。 4. 国家层面的反制工具箱远未见底 中国已启动《反外国制裁法》调查、稀土出口审查、国际仲裁三管齐下。若荷兰继续僵持,后续可升级至对ASML在华业务对等制裁、欧盟层面的贸易报复,甚至影响荷兰在华企业(壳牌、联合利华等)的合规审查。 结论:荷兰并非“零成本”。它用行政手段拿到了法律控制权,却失去了产能、市场和信誉。欧洲车企的索赔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反制的力度决定了荷兰是“短期止痛”还是“长期失血”。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潘达林

潘达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