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印度的某些势力正在觊觎中国高校?一位学者建议我国改变政策,要求中国高校把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7 11:55:48

为什么说印度的某些势力正在觊觎中国高校?一位学者建议我国改变政策,要求中国高校把印度留学生人数控制在每年2000人以内,并且禁止他们学习军工、电力、造船这些敏感专业,毕竟印度从骨子里对华有二心,一百年也不会改。   2019年咱们中国高校里,光印度留学生就超过2.3万人,其中2.1万都在学医学,差不多占了九成!   这可不是零星的求学需求,而是成规模的群体涌入,武汉大学2018年的统计更直观,465名印度籍留学生里,只有5人读非医学专业,其余460人全扎在医学领域。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的情况更突出,523名印度留学生中510人专攻MBBS医学学位,到了中国医科大学这类专业院校,印度留学生几乎100%集中在医学专业。   表面看是印度国内学医录取率低、学费高,中国医学教育性价比高且学位受认可,但背后藏着更值得警惕的苗头。   近年印度留学生的专业分布已悄悄变化,学医比例从九成降到七成左右,理工科学员数量快速攀升,这部分群体的流向耐人寻味。   要知道中国高校在电力系统、船舶工程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正是印度急于突破的短板,他们嘴上喊着“中国渗透”,私下却让留学生往这些领域钻,这种双重标准本身就透着心虚。   印度官方的动作更露骨,2020年就曾以“安全风险”为由,审查与中国高校签署的54份校际合作协议,涉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数十所顶尖院校,连孔子学院都成了他们的审查目标。   这种草木皆兵的背后,恰恰说明他们清楚中国高校的技术价值,想通过各种渠道摸清底细。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双方政策的反差,印度为吸引国际生搞出25%编外免试席位,却对中国高校合作处处设卡,咱们这边则一路开绿灯,2023年起取消印度留学生赴华签证预约,商务、旅游类签证还能阶段性免采指纹,普通签证6个工作日就能办好,加急只要3天。   这种便利本是人文交流的善意,却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国际网络安全公司的报告早敲过警钟,暗网出售的Chat GPT用户信息里,印度来源的记录多达12632条,占比最高,这足以说明其相关群体在信息获取上的活跃程度,很难保证高校里的技术交流不会被钻空子。   2009到2019年十年间,印度来华留学生从8468人暴涨到近3万人,翻了近四倍,这种增速远超其他国家。   医学领域的技术泄露风险已不容忽视,临床技术、药物研发数据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核心资源,而理工科留学生增多后,军工、造船等敏感领域的防线更得绷紧。   印度在边境冲突后接连封禁中国APP、排斥中企,却放任留学生大规模来华,这种选择性开放的算计很明显——既要打压中国产业,又想偷学中国技术。   高校本是学术交流的净土,但面对骨子里的对华二心,警惕性必须提上来。   2.3万的规模与2000人的建议额度差距悬殊,这背后是对风险的精准判断,敏感专业的禁令更不是小题大做,毕竟技术防线一旦突破,造成的损失可能比短期交流收益大得多。   印度高校给外国学生开免试绿灯,自己却对中国合作处处审查,这种双重标准已经说明他们的心态,咱们自然没必要用宽松政策给技术安全埋雷。   医学领域的集中涌入已显规模,理工科的渗透苗头更要及时遏制,否则等技术信息通过留学生渠道流出去,再想补救就晚了。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