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先给特朗普下马威。特朗普总统要参加东盟峰会,人还未到,就被马来西亚人给了个下马威。 话说回来,美国总统特朗普这趟东南亚行,本来是想刷刷存在感,顺便谈谈贸易和地区稳定,结果还没落地,就先在马来西亚挨了一顿集体吐槽。10月24日下午,吉隆坡街头有上千人聚在美国大使馆附近,公开抗议特朗普来访。这事儿闹得挺大,参与者大多是当地穆斯林群体和亲巴勒斯坦支持者,他们直指特朗普的中东政策太偏心以色列,忽略了巴勒斯坦人的权益。马来西亚作为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这种声音一出来,就跟火上浇油似的,让整个东盟峰会的前奏都带上了点尴尬味儿。 先说说这抗议的来龙去脉。组织者主要是马来西亚最大反对党伊斯兰党(PAS),他们联合了巴勒斯坦声援团体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喊出的口号直白得很:“拒绝特朗普”、“特朗普不欢迎你”。据报道,当天聚集了大约700人,他们从附近的清真寺祈祷结束后就行动起来,手里拿着巴勒斯坦国旗和自制标语,强调美国最近批准的巨额对以色列军援是罪魁祸首。具体来说,特朗普上任后,迅速恢复并扩大了对以色列的武器供应,包括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导弹和弹药,这些东西直接用在了中东冲突一线。马来西亚人看不惯的,就是这种一边倒的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经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美国却继续当“军火大户”,这在伊斯兰世界眼里,简直是火上浇油。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社区对巴勒斯坦问题特别敏感。全国人口里穆斯林占了六成多,政府也一直公开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安华·易卜拉欣首相上台后,更是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吁停火和人道援助。但特朗普的作风跟这格格不入。他第一任期就干过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迁使馆这些事儿,现在二进宫,更是变本加厉,2月份就签了1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其中包括数千枚精确制导炸弹和地狱火导弹。这些军援不光是钱的问题,还牵扯到地区稳定——中东一乱,油价波动、难民潮这些麻烦事儿,就会波及东南亚的能源供应和移民政策。马来西亚人抗议的点,就在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太自私,忽略了全球穆斯林的感受,尤其是在东盟这个多元文化圈子里。 这波抗议不是孤立的。早在10月16日,PAS领袖就公开宣布要搞集会,10月10日,BDS马来西亚(抵制、撤资和制裁运动)也联合23个组织,计划在峰会当天再来一场,地点本来定在安邦公园,结果被警方叫停,因为那儿进了东盟红区。警方出动了联邦后备队,重兵把守,但整个过程还算和平,没闹出大乱子。前公正党议员田中华也现身了,他说要借东盟平台继续发声,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这位老将当年就是街头抗议的常客,现在转战国际议题,挺有意思的。话说,田中华的表态也反映出马来西亚国内的分歧:政府层面,安华得顾全大局,邀请特朗普来谈泰柬边境停火;民间层面,大家觉得不能就这么咽下这口气,得让世界看到马来西亚不是橡皮图章。 特朗普为什么来马来西亚?表面上看,是第47届东盟峰会的主场在这儿办,从10月26日到28日,焦点是南海争端、缅甸内战和区域贸易。东帝汶这回正式加入,成为第11个成员,这事儿本身就挺标志性,象征东南亚阵营在扩大。但特朗普的行程不简单,他飞来前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时,公开夸了马来西亚一把,说安华在调解泰国和柬埔寨边境冲突上出力不少,这份停火协议就是在马来西亚斡旋下签的。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纠纷由来已久,涉及领土和资源,去年还闹出小规模武装摩擦。安华政府插手后,通过多轮外交谈判,推动了临时停火,现在特朗普借机表扬,等于给马来西亚的面子加分。但话说回来,这停火协议执行起来还有得折腾,军事观察员报告显示,双方军队撤离不彻底,随时可能复燃。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特朗普这趟亚洲行是想重塑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第一任期时,他只参加了2017年的东盟峰会,之后几年基本缺席,让中国趁机拉近了和东盟的距离。比如“一带一路”项目在印尼和马来西亚落地不少,美国的“印太战略”听着响亮,实际执行起来总觉得缺了点力道。现在特朗普二进宫,关税大棒又举起来了,他计划在峰会边会上谈调整对东盟的贸易壁垒,但条件是各国得在南海问题上站队美国。这事儿让东盟国家头疼——马来西亚自己就在南海有主张,但不想卷入大国博弈。外长穆罕默德·哈桑前几天还警告,东盟的中立性正在被侵蚀,大国竞争太激烈,小国夹在中间难做人。 抗议特朗普的背后,其实是马来西亚人对美国中东政策的长期不满。拿数据来说,美国从2017年起,对以色列的年度军援稳定在38亿美元左右,特朗普上台后直接翻倍,还附带技术转让和情报共享。这些援助直接支撑了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和地面行动,在加沙冲突中,联合国报告显示已有超过4万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多数是平民。马来西亚政府捐了上千万美元的人道援助,还推动伊斯兰合作组织开会谴责以色列,但民间觉得光喊口号不够,得有实际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