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收脱籍税的意义。与其让洋鬼子吃绝户,不如我们自己收来惠及普通中国民众,毕竟这些钱都是从中国老百姓身上赚来的。 说收脱籍税的意义,一家本地牛奶公司简直是现成的例子,一点都不掺水分。这家在四川本地开了几十年的牛奶公司,创始人一辈子攒下的家业,73.35% 的股份都由女儿继承,可女儿是加拿大国籍,接任董事长的女婿更是美国国籍。 这就意味着,咱街坊邻居每天订奶、买酸奶喂大的企业,如今核心资产攥在了外国人手里。 更关键的是,中国没有遗产税,要是再没有脱籍税托底,这些从老百姓日常消费里滚出来的资产,过几年指不定就通过股权转移、利润分红等各种门道流到加拿大或美国,最后跟咱们半点关系都没有,这不就是眼睁睁看着外人把自家辛苦攒的家底拿走么? 这事儿可不是个例,早有一群人把这套玩法玩得炉火纯青。浙江义乌的那些老板们,早就形成了成熟的 “移民转资产” 链条,先用工厂做抵押从银行贷出钱,再通过地下钱庄、离岸公司佣金这些见不得光的渠道把钱转出去,最后留下个空壳子公司在国内,自己拿着加拿大、澳洲的绿卡潇洒度日。 有移民中介透露,光是通过他们公司办移民的义乌老板,每年就有 40 人,按最低 400 万起步的投资额算,一年光这波人就转走 1.6 亿,这还没算上那些去上海、北京找中介的老板们。 更讽刺的是,他们连移民用的材料都能造假,安排几个人在海外商铺装样子,就能骗过当地政府,把国内的真金白银搬到国外置业,监管在他们眼里跟摆设差不多。 这些资产流失可不是小数目,数据算下来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近 3 年时间里,光富豪移民就带走了至少 170 亿资金,平均每年往加拿大、美国、澳洲这三个地方转移的钱就有 50 亿。 要知道,移民加拿大的老板每个家庭得花 100 万,移民美国的门槛更是高达 340 万,这些钱没一个是大风刮来的,全是在国内做加工贸易、开矿、搞房地产赚的老百姓的钱。 更让人窝火的是,有些老板连移民的钱都是借的银行贷款,找个熟人企业走个过场盖个章,银行的钱就到手了,转头就变成了海外的豪宅商铺,最后还贷的压力说不定还得变相转嫁到普通纳税人身上,这算盘打得简直能响遍整条街。 其实人家发达国家早就看透了这套路,早就用弃籍税把口子堵上了。美国从 1992 年就开始搞弃籍税,后来还专门升级了政策,只要你放弃国籍前 5 年年均个税超 14.5 万、净资产过 200 万,或者没交够 5 年税,满足一条就得交税。 资产超过 60 万的部分要算未实现收益征税,养老金这类递延薪酬按 30% 抽成,连馈赠的钱都得扣 35% 的税,就是怕富豪换个国籍就把税给逃了。 加拿大、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也都有类似制度,人家早就明白,财富是在本国土壤里长出来的,哪能说走就走,还得把根儿上的收益留下。 反观咱们,既没有遗产税,也没有脱籍税,就像家里大门没上锁,人家抱着金条出门都没人拦着,这不等于主动把钱送出去么? 要是不信没有脱籍税的亏,看看美国富豪怎么避税就知道了。英伟达 CEO 黄仁勋靠着各种信托工具,硬生生避了 80 亿美元的遗产税,把 700 万美元的股票放进信托,现在涨成 30 多亿都不用交税,这操作在富豪圈里根本不是秘密,扎克伯格、苏世民都这么干。 美国本来遗产税能收 1200 亿,结果实际只收到 300 亿,近 900 亿都通过各种漏洞流走了。咱们要是连脱籍税都没有,那些拿着外国国籍的继承人只会玩得更溜,今天把利润转到海外公司,明天用关联交易把资产低价卖掉,最后国内就剩个空牌子,老百姓之前贡献的消费力全成了别人的海外财富。 更该琢磨的是,这些流失的钱本来能给咱自己谋福利。每年流失的 50 亿,要是征 20% 的脱籍税就是 10 亿,能给多少乡村学校添设备,能补贴多少困难家庭的医保。浙江义乌每年转走的 1.6 亿,征税后至少能建几所医院门诊楼。 可现在呢,这些钱变成了外国人的豪宅装修费、海外基金的收益,咱们自己的民生投入还得靠纳税人勒紧裤腰带。 就像那家牛奶公司这样的企业,要是未来利润都分给了美国、加拿大的股东,那些跟着企业干了十几年的老员工福利能不能保障都不好说,更别提反哺本地的乳业发展了。 说白了,收脱籍税根本不是跟谁过不去,就是把该留的钱留下。这些资产的根儿在中国,是靠着国内的市场、政策和老百姓的消费才壮大的,凭什么换个国籍就能打包带走? 美国尚且要求弃籍富豪补税,咱们更没理由看着自家财富变成别人的囊中之物。与其让洋鬼子把咱的血汗钱拿去挥霍,不如把这些钱收上来修桥铺路、建学校医院,实实在在惠及那些一辈子没挪过窝的普通民众,这才是把钱用在了该用的地方。 毕竟钱是从中国老百姓口袋里赚来的,最后也该回到老百姓的生活里,这道理简单得就像自家的粮食不能随便送给外人一样。
都是屁股惹的祸!近日浙江,一女子在一家面馆里吃面,由于身体大了一点就多占了点位
【279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