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IP“娃哈哈”的连续剧还在继续,给当前的食品饮料市场带来了诸多变数。最典型的就是,随着宗馥莉的离开并全力打造宏胜旗下“娃小宗”品牌,娃哈哈相关的品牌布局彻底从“一棵大树”变成了“满天星”。 原本一直吃瓜的消费者和众多经销商突然发现,面对林立的娃哈哈系品牌和相关产品,该支持哪一方? 从“娃小宗”到“娃小智”,娃哈哈系品牌群像 娃哈哈系品牌群像,实则是宗家的矛盾映射。 目前,有据可查的娃哈哈系品牌就有几大阵营。其中主要的有,宏胜集团主导的“娃小宗”系列,携同步申请的“宗小哈”“娃小哈”等45个商标,宗泽后一系掌控的“娃小智”“宗师傅”“益品宗师”等。 娃哈哈集团及宏胜系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大量子品牌、衍生品牌的出现,较低的门槛和管理问题,让宗家高层和娃哈哈系高管都有机会掌控相关品牌,或自成一系,或“借船出海”。 无所适从的是经销商,因为无论是哪一系的娃哈哈品牌,都得靠经销商来完成进入市场的最后一步。 各个娃哈哈系品牌争夺的,也正是娃哈哈的老代理和此前的经销商,却导致经销商“付了钱拿不到正品”的现象频频出现。 此时,娃哈哈系品牌的精力并不完全在经销商身上,娃小宗商标处于“初审公告”阶段,还有后续事项要解决,娃小智的首批产品刚刚下线,宗师傅存在一定的货款问题,而娃哈哈集团对生产、销售等核心问题迟迟未有正式表态。 渠道震荡,经销商的观望情绪 对全国数十万娃哈哈经销商而言,2025年的10月格外漫长。 往年此时已经完成的保证金缴纳,今年成了“烫手山芋”。有经销商表示,要么没收到总部通知,要么被某系的销售人员催款,但不敢马上打钱,因为生怕“钱进了某系的账户,发的却是另一系的货”,而这是会影响货品销售的。 经销商们的应对也很简单,少缴纳或晚缴纳保证金,压缩自身的销售任务,娃哈哈系品牌的基层销售人员也有烦恼,向经销商催款本就艰难,今年分到人头的公司销售任务也在同比下降,“保证金收还是不收?”“收了后发货不对版怎么办?” 娃哈哈老品牌的品牌粘性,是所有娃哈哈系子品牌、衍生品牌无法忽略的问题。 在很多地方,娃哈哈品牌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一些三四线城市,可口可乐、百事的产品销量是不如娃哈哈系列产品的,很多消费者只认娃哈哈的某些经典产品,优先购买带有“娃哈哈”注册商标的经典产品。 这也难怪大量的经销商们采取“拖字诀”,对老品牌他们有感情,市场也有销量,对新品牌,不管他们心向哪一方,反正是市场销量说了算,只好暂时都不表态,或销售任务压低以保持灵活性。 消费者的选择困难,行业的连锁反应 娃哈哈的品牌林立,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消费端。有大量的消费者“认娃不认宗”,特别是低线城市市场,中老年群体对娃哈哈商标的认可度超过了80%,而一旦问到是否支持“娃小宗”“娃小智”等品牌,70%的消费者,包括年轻消费者都表示无感,不会轻易接受。 消费者用脚投票,娃哈哈的全系销售数据自然不会好看,部分区域已经出现“老品滞销、新品难推”的窘境。更糟糕的是,食品饮料市场不存在空窗期,娃哈哈缺货或滞销时间一长,货架上的位置就属于了其他品牌,经销商要生存,消费者再有情怀,也有更多品类可选。 娃哈哈的竞争对手已经在行动,可口可乐加快布局下沉市场,在县域大量增投冰柜,农夫山泉推出了平价八宝粥,有意争抢一波节庆礼品市场。娃哈哈系品牌若不能实现快速整合,全力出击,市场份额将被其他品牌蚕食。 谁能笑到最后,是想要守住国民品牌根基的娃哈哈?还是各自为战的娃系衍生品牌?消费者的感受或成关键要素。
散是满天星,娃哈哈系品牌林立,消费者该支持谁
数据读城
2025-10-22 10:44:52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