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解放台湾后,台湾不能再次建省,更不能设省会。至少解放之初不行。否则,就是为下一次黑暴或暴恐事件埋伏笔。如何有效治理,既要稳住局面,又要避免新的矛盾,这是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难题 解放台湾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刚开始部队在各地巡逻,虽然起到了稳住人心的作用,但这套方法撑不久。要让岛上的生活真正回到正轨,不能光靠临时管控,得有细致的计划。 随着部队逐步退到幕后,管理重心开始慢慢向日常事务转移。很多政策制定的人开始琢磨,怎么能既保证事情有序推进,又能防止分歧和矛盾积累。 直接把所有事交给本地人做,难免有顾虑。新规则他们得花时间适应,万一有人借机闹事,情况就麻烦了。 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法子:先由大陆分省包干,把台湾各地按区域分配,每个省份看各自范围,重要岗位让大陆干部把关,接地气的活儿让本地居民参与。 这不同片区之间彼此联系没以前那么紧密,就算有人想搞事情,也不容易串联起来。 经济调整也没落下,头一件事就是要把关键产业像电子制造这些大厂往福建广东一带搬,等产业链扎根大陆了,不管市场怎么波动,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 同时鼓励留在岛上的年轻人去大陆读书或者参加技能实习,改变他们对大陆的刻板印象,慢慢把两边的人拉得更近。这些小事让生活逐步变得和大陆无缝衔接起来。 说到交流,文化融合算是效果最明显的地方。孩子们的教科书和大陆一模一样,节日活动一起办,多举办一些两岸的交流活动 各区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政策执行也更到位,就连基层的社区小组也混着两边的人轮流值班。这样的搭配,让本地居民既有参与感,也感到公平,遇上矛盾当场就能聊开,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经济上再拉一把,一环扣一环,细水长流地搞,长此以往,老一辈的隔阂渐渐边缘化,年轻一代早把大陆当作一种发展机会和依靠,不再像以前那样拘着。 通过这套逐步渗透、分片管理的方式,整个台湾地区将会慢慢地走向了分工合作、内外衔接的新状态,激进想法难以传播开去,融合的气氛将会越发浓厚, 这种治理方式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靠既严又活地制定政策,经济、教育、社区三管齐下,一点点把各类风险消化掉。从外圈的经济大势着手有条不紊地把台湾纳入整体发展之中。 这路子虽然走得慢,但每一步都夯实了基础,如果把岛上的日子过得安稳、踏实,岛内外的人都能看到未来,那分歧自然会慢慢化解,大家不会再纠结于过去,而会选择一起奔未来,日子也就踏实了起来。
台湾网民问大陆网民:“如果统一了,我们回归了,大陆要送什么礼物给我们台湾啊?”
【109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