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清华园的银杏还在为他庆生,18 日就传来了星辰归位的消息。”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过完 103 岁生日仅 17 天后,于 10 月 18 日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位被戴森誉为 “20 世纪物理学卓越设计师” 的巨匠,用百年人生在科学史与家国史上刻下了双重丰碑,他的故事里藏着每个中国人该懂的精神密码。
35 岁拿下诺奖时,他在致辞里那句 “为中国血统骄傲” 震撼世界。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份底气源于 13 岁时的童言 ——“将来要拿诺贝尔奖”,更源于顶住学界压力改写物理法则的勇气。当年 “θ-τ 之谜” 困住全球物理学家,他敢质疑公认的宇称守恒定律,最终用吴健雄的实验打破僵局,被奥本海默称为 “为物理学家找到出口”。
比起诺奖,更震撼的是他用一生画的那个 “圆”:从清华园出发,58 年后以 81 岁高龄携家归国,把住所取名 “归根居”。有人曾不解他为何归来,直到看见他 82 岁仍站着给本科生答疑,30 年帮 1200 名学子赴海外深造,引进姚期智等顶尖学者打造 “中国版普林斯顿”。潘建伟院士的话或许是最好答案:“他让我们相信中国人能做好科学”。
这位科学巨擘的底色藏着传统风骨。“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的治学格言,让他在百岁时仍像孩子般追着年轻人问问题;父亲 “有生应感国恩宏” 的嘱托,让他在中美关系解冻时第一个回国,直言 “捍卫祖国尊严义不容辞”。当有人问他最伟大的贡献,他说 “帮中国人增加了自信心”—— 这或许比规范场论更珍贵。
如今清华官网已转为黑白,那个曾说 “科学的秘密藏着敬畏之美” 的老人走了。但他播下的种子正在发芽: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栋梁,清华高研院的顶尖成果,还有每个被他故事激励的普通人。
你还记得第一次听说杨振宁是因为什么?是诺奖传奇,还是归国壮举?评论区聊聊这位 “归根翁” 留给你的感动,让科学精神永远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