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退台岛的老蒋,听到曾泽生率领50军,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英军,打得跪地喊娘的时

桑代克 2025-10-19 11:21:17

败退台岛的老蒋,听到曾泽生率领50军,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英军,打得跪地喊娘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当年这个自己怎么都瞧不上的杂牌军,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震惊世界的铁血战旅了呢? 老蒋心里清楚,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国民党第六十军,妥妥的滇军出身,在他的军队体系里从来都是“后娘养的”。抗战时虽说也打过硬仗,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早就被折腾得没了精气神,装备是嫡系淘汰下来的旧货,军饷常常被层层克扣,士兵饿肚子是常事,军官里还混着不少特务和地主武装出身的渣滓,部队里帮会林立,简直就是盘散沙。 他麾下的嫡系部队吃大米白面,六十军的士兵只能啃杂粮,待遇差到士兵们私下里都骂娘,更别提什么战斗力了,当时军中都暗地里叫他们“60熊”,意思是打不了硬仗、撑不起场面,这种部队在老蒋眼里,也就是用来凑数、当炮灰的,压根没正眼瞧过。 1948 年10月17日,曾泽生带着这四万多人在长春起义,老蒋得知后只当是少了个累赘,压根没往心里去,他料定这群“散兵游勇”成不了气候。可他不知道,共产党接手后搞的改造,直接给这支部队换了 “筋骨”。 解放军用了最难的“水里放糖精”法子,成建制保留部队框架,却派来了410名骨干干部,从军到排配齐了政治工作者,把党的领导直接插进了每一个连队。先是清理队伍里的特务、宪兵和反动军官,扣押了军参谋长徐树民这样的死硬分子,把暂编五十二师里那些伪满军官、胡匪出身的家伙要么送走要么资遣,光是那个师的第一团就走了三分之一的问题军官。 接着又调来南方士兵爱吃的大米,派文工团慰问,最关键的是搞起了 “泪血大控诉”,让士兵们把在国民党军队里受的苦全说出来,铁丝穿锁骨、随便枪毙、剜肉这些桩桩件件摆出来,没人再觉得打仗是为了当官的卖命,心里的火一下就被点燃了。1949 年1月2日,这支部队正式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曾泽生还当军长,但部队的魂已经彻底换了。 老蒋更想不到,就是这支他弃如敝履的部队,到了朝鲜战场能爆发出那么强的战斗力。1951年1月27日开始,50军148师444团在修理山阵地守了整整10个昼夜,美军拼了命进攻,最后把这地方叫做“血岭”,李奇微在回忆录里都承认拿下这里付出了极高代价,可硬是没前进一步。 这还只是开始,紧接着的汉江南岸防御战里,50军面对的是美军5个师、英军 1 个旅的轮番猛攻,敌人攻一个连的阵地就动用几百人、几十辆坦克、三十多架飞机,打出去的炮弹一天能有两三千发。 可 442 团4连在七宝山阵地硬扛,全连大部伤亡只剩 10 余人还突出了重围,毙伤敌人近 200;443 团7连在谷沙里一天打退 8 次进攻,把美军的一个营揍得死伤 200 多;444 团8连弹药打光了就白刃格斗,167 个敌人倒在阵地前,阵地愣是没丢。 要知道,这时候的50军早就不是当年的“60 熊”了。曾泽生和政委徐文烈在前线下了死命令,要求全军“不惜一切牺牲,决不失去一个阵地”,士兵们脑子里想的不是混饭吃,而是保家卫国、为自己打仗。国民党时期那种军官吃空饷、士兵当炮灰的日子一去不返,解放军干部跟士兵同吃同住,打仗冲在前面,后勤再难也优先保障一线,这种凝聚力是老蒋的部队从来没有的。 打了十几天,50 军能坚持作战的连以上建制单位只剩1个团另2个团大部和4个连,弹药都快打光了,可没人想过投降,反而越打越凶。志愿军总部特意通令表扬,说他们“表现了高度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连毛泽东都连连称赞,朱德后来更是把50军叫做“起义部队的一面旗帜”。 老蒋或许永远想不通,他当年靠威逼利诱、克扣待遇控制的部队,在共产党手里靠一场场诉苦、一次次思想动员就彻底变了样。他眼里的“杂牌”从来只是工具,可共产党让士兵们明白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汉江南岸的雪地里,50军士兵抱着炸药包往敌人坦克底下钻的时候,心里装的是家国大义,这种信念催生的战斗力,是老蒋的嫡系部队都不可能有的。更讽刺的是,他当年弃之不顾的“散兵游勇”,不仅在朝鲜战场打出了国威,还成了让全世界都敬畏的铁血劲旅,这恐怕是退守台岛的老蒋最不愿面对的现实。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