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战略支撑越来越牢固了,争议最大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形成了,多个牢固的品字(三角形)战略支点。 先看南沙这边最核心的“铁三角”——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这三个岛礁凑在一起,正好形成一个稳固的品字形布局,把南沙中部的关键海域给牢牢框住了。 永暑礁是这个三角里的“老大哥”,早在 1988 年就开始驻守,现在吹填后的面积达到 2.8 平方公里,不仅设了南沙人民武装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信号早就通了,岛上 3000 米级的机场跑道更是早在 2016 年就迎来了第一批乘客,驻岛官兵家属从大陆飞过去也就三四个小时,这交通便利性比以前坐补给船快了十倍都不止。 渚碧礁则是三角里的 “大块头”,吹填面积直接干到 4.3 平方公里,3250 米的跑道比永暑礁还长一截,东北部的灯塔从 2016 年启用后,周边海域的助航和搜救能力一下提了好几个档次,来往商船再也不用怕在暗礁区迷航。 美济礁虽然公开的填海面积没前两个大,但同样配了 3000 米跑道,三个岛的机场连起来,远程战斗机和大型轰炸机想在哪起降就在哪起降,战略灵活性直接拉满。 更关键的是这三个岛的辐射能力,军事专家早就算过,以这三个机场和西沙永兴岛机场为圆心,画个 1000 公里的半径圈,重叠区域能把整个南海都盖进去,相当于在南海正中间安了三个“瞭望塔”加“加油站”,不管是空中巡逻还是海上支援,响应速度比以前快得不是一点半点。而且这三个岛的设施还在不断升级,现在不光有营房、防御工事,连植被都种上了椰子树,驻岛人员的生活保障跟上了,守礁的底气自然更足。 再把视角拉大,南沙的“铁三角”又和西沙的永兴岛形成了更大的品字结构,永兴岛作为西沙的核心,本身就是个成熟的战略支点,再加上南沙这三个后起之秀,等于在南海形成了“大三角套小三角”的布局,相互之间能支援、能呼应,不管哪个方向有情况,都能快速联动。 这种布局的优势在应急救援上体现得最明显,南海救助局的数据摆在那,“十四五”以来光南沙海域就派了 29 批次船舶、12 批次直升机值守,成功救了 733 个人、32 艘船,获救的财产价值超 42 亿元。像台风“银杏”那回,救援船从渚碧礁出发,硬是鏖战8天把失控的大型浮吊船 “东海工 7” 和 12 名船员给救了回来,要是没有这些岛礁当落脚点,光靠从三亚派船过去,估计早就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 为啥要费这么大劲搞这种品字支点?南海这地方3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衔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每年近 50 万艘次商船从这过,全球 40% 的货物贸易都得走这儿,说是“世界航运生命线”一点不夸张。 以前没有固定支点的时候,不管是护渔、搜救还是维护主权,都得从大陆或海南岛长途奔袭,成本高还不及时。现在有了这些岛礁,南海救助局在南沙、西沙都设了值守点,空中救援范围向南推进了 500 多海里,离岸 100 海里内的重点水域,90 分钟内就能赶到现场,这效率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周边国家其实也看明白这个道理,越南这些年一直在非法占有的岛礁上搞填海,现在已经在 21 个非法占领的岛礁上搞建设,2025 年还新增了 8 个礁盘的工程,又是修跑道又是建弹药库,但他们那点规模跟咱们比简直是小打小闹。越南填了好几年的南威岛,总面积才 0.15 平方公里,就算后来扩大到 29.3 公顷,跟渚碧礁的 4.3 平方公里比,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设施更是差远了,根本形成不了像样的支点。 现在不管是美国的军舰过来晃悠,还是周边国家搞点小动作,咱们依托这些品字支点,都能从容应对,毕竟阵地就在这摆着,3000米跑道的机场、全天候的救助站、覆盖全域的通信网,每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底气,这战略支撑想不牢固都难。
美军的“眼睛”,瞎了!解放军在南海释放的不是电子诱饵,而是宣告:从今以后,你雷达
【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