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赖岳谦都笑了,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戴

韫晓生 2025-10-18 17:55:30

[中国赞]赖岳谦都笑了,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戴琪当初提这个主意时,算盘打得叮当响。她盯着中国航运业的盘子看,觉得这里面全是 “钱景”。   (信源:上观新闻——美贸易代表戴琪又称不放弃对华关税,她为何如此沉迷?)   一场看似寻常的港口费风波,却以一张400万人民币的账单,让一位经验丰富的美国老船长当场傻眼,也让海峡对岸的评论员赖岳谦笑出了声。   这背后,不是简单的贸易小摩擦,而是一次堪称闹剧的战略误判。美国打出的这套牌,暴露了两个致命的失算:一个是对全球金融现实的误解,另一个是对实体硬实力的无视。   故事的开端,源自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的一个设想。在联合钢铁工会等组织的推动下,她发起了一项针对所有“中国关联”船只的收费计划。   在他们看来,这招简直一石二鸟:瞄准中国庞大的船队,既能捞一笔可观的收入,又能打压中国的航运业。   可惜,他们瞄准的靶子早就过时了。今天的美国,在全球航运舞台上玩的是资本游戏,通过持有各大航运公司的股份来布局,而不是亲自下场运营一支庞大的船队。   中国的反击,恰好就打在了这个软肋上。北京最初宣布对美国货轮对等收费,看起来不痛不痒,毕竟美国自己运营的船太少了。   但这只是虚晃一枪。真正的杀招是,中国宣布将收费范围扩大到所有“美国资本持股”的货轮。这一手釜底抽薪,直接打向了美国资本的命脉,让他们精心设计的“薅羊毛”计划瞬间破产。   中国这次反击,厉害之处不仅在于打得准,更在于规则设计得滴水不漏。这不是一次仓促的报复,而是一场有备而来的较量。   就在美方政策出台前的去年九月,中国国务院早已修订《国际海运条例》,埋下了反制条款。这根“打狗棒”备下已久,只等对方出手。   当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出公告,反制生效日也定在10月14日,针锋相对的意味不言而喻。   更妙的是规则里的分寸感。中国的措施“冤有头,债有主”,只针对始作俑者美国,绝不波及使用中国船只的第三方,聪明地分化了对手。   规则还留足了余地:一年最多收五次费,只在第一个停靠港收,空船来修理更是分文不取。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既是商业上的务实,也透着一股“我们只反制霸凌”的自信。   相比美国从每净吨50美元起步的收费,中国从每吨400元人民币开始、三年内涨到1120元的阶梯式价格,更像一把动态的枷锁,让对方在持续的失血中不得不重新掂量挑衅的代价。   说到底,港口费的你来我往只是表面功夫,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双方在实体经济上的实力代差。这才是美国第二个,也是更深层的误判。   放眼全球,最牛的三个港口,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就占了两个。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更是独占七席,单一个上海港,一年吞吐量就奔着五千万箱去了。   更要命的是效率代差。当上海洋山四期码头全自动化作业时,美国的洛杉矶港还在为自动化扯皮。这种差距,是真金白银的竞争力。   如此强大的实体引力,让任何绕开中国的想法都成了空谈。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船订单飞向中国船厂,订单排到了2028年。彭博社一算账,巨型油轮停一次中国的额外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万,但绕行的代价或许更高。   成本来回传导,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这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闹剧,清晰地刻画出全球实力天平的悄然变化。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