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我国最高金额的军售合同,90亿美元订购歼10,可为啥印尼买1架歼10要2.1亿美元,而巴基斯坦就只要8000万美元,差了一倍以上? 这么说吧,巴基斯坦跟中国的军事合作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家里早就用惯了中国的各种装备,从老款的战机到后来联合研发的机型,一路用下来,修理厂、维修师傅、甚至连零件储备都是现成的。 这种情况下买歼10,基本不用额外花功夫搭架子,不用重新建一套全新的维护体系,也不用把飞行员和地勤从零开始培训。 人家要的就是飞机能快速形成战斗力,所以采购的时候主要盯着飞机本身,再配点常用的武器弹药就行,成本自然压得很低。 而且中巴之间的合作向来有默契,战略需求也合得来,之前连战机研发都一起上手,彼此知根知底,不用在额外服务上多花钱,给个实在价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印尼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印尼空军以前用的装备特别杂,美俄欧的机型都有,跟中国的装备体系压根接不上茬,要是只买几架歼10回去,飞机能飞上天,但坏了没人会修,零件也跟不上,真遇到事儿就是摆设,所以这次采购不光是买飞机,还得把配套的所有东西都包圆。 中方要派人帮着建维修中心,从基础的零件库到能修核心部件的车间都得弄起来,飞行员得送到中国培训,地勤人员也得手把手教技术,连未来几十年的零件供应都得签好协议,这些看不见的成本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自然得摊到飞机价格里。 更别提印尼还想要全套的作战配置,从远程导弹到电子战设备都得配齐,这些本来就是高价项,算进去之后单价肯定降不下来,有消息说印尼可能还用棕榈油、煤炭这类物资来抵部分款项,中间涉及的融资和置换成本,也得算在总价里。 其实懂行的都清楚,国际上卖武器从来不是单纯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价格里藏着的东西多了去了,军售从来都跟两国的关系、战略布局绑在一起,不是简单的买卖生意。 巴基斯坦是长期的战略伙伴,双方在安全领域的需求高度契合,卖便宜点既能帮对方提升战力,也能通过实战验证装备性能,等于双赢。 印尼这边是中国高端战机打入东南亚市场的关键一步,得帮着对方从零搭建起能用的体系,这既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在打破西方长期在这一区域的军售垄断。 这种投入看着是抬高了单价,实际上是为了长期的合作铺路,以后印尼的装备升级、维护保养大概率还得找中国,这是长远的布局。 西方卖武器玩的也是这套路子,美国卖给菲律宾的F-16,单价高得离谱,里面就包含了所谓的“地缘政治溢价”,借着对方有求于己的心态,把培训、维护甚至政治附加条件都算进了价格里。 卖给自己核心盟友的价格就低得多,因为那些盟友早就有适配的体系,不用额外投入,法国的阵风战机也一样,卖给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得老远,关键看配套服务和合作深度。 中国现在的军售模式,其实是跟上了国际主流玩法,只不过以前大家没太关注,现在中国高端装备卖得好了,才被拿来仔细琢磨。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能看出中国军工的底气变足了,以前卖装备多是单一机型,现在能打包提供从空中战机到海上舰艇的全套作战解决方案。 印尼不光买了歼10,还在跟中国谈驱逐舰的采购,这些装备能连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防御网络,这种体系化的能力才是最值钱的。 巴基斯坦用歼10打实战的时候,能跟预警机、防空系统无缝配合,靠的就是早就磨合好的体系,这可不是随便买几架飞机能比的,这种从“卖装备”到“卖体系”的转变,说明中国军工不光能造好东西,还懂怎么帮客户用好这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实力体现。 所以说,歼10的价差根本不是什么猫腻,全是国际军售里的正常门道,便宜有便宜的道理,贵有贵的缘由,背后藏着的是关系远近、战略需求和军工实力的综合考量,不是简单的定价问题,而是合作深度和战略布局的直接体现。 大家聊聊,你们觉得印尼这钱花得值,还是巴基斯坦的采购更划算?
6国排队购买,42架歼10C创造出口纪录,出口量将超500架? 这次排队购买
【1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