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交付一再推迟,压根不是技术卡了壳,而是海军在借着这艘船“打磨”下一代航母的标准答案,这种操作在咱们海军的装备发展里早有先例。 之前辽宁舰、山东舰海试到入列,最多也就一年多时间,流程顺得很。可福建舰不一样,2024年5月第一次海试,到2025年5月都第八次了,前八次海试加起来花了110多天,比山东舰九次海试的总时长还多。 不是船厂干活慢,是福建舰要干的活儿太特殊。它是咱们第一艘装电磁弹射的航母,这技术连美国都没玩得特别溜,福特级航母的弹射器动不动就出故障,咱们肯定得把细节抠到极致。 就说电磁弹射测试,不只是弹起来就行,还得兼顾不同机型。一会儿是30吨的歼-35隐身战机,一会儿是33吨的歼-15T重型战机,还有25吨的空警-600预警机、 得在不同海况、不同气温下反复试,摸清楚每种机型需要多大推力,怎么调度才能不耽误时间,甚至连弹射器多久维护一次、故障怎么快速排除,这些都得形成标准。 而且福建舰的舾装就花了近两年,比山东舰多一倍时间,前期准备这么充分,就是为了海试时能把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解决掉,第八次海试只用6天就完成,也能看出调试越来越顺了。 至于说福建舰不会有第二艘,其实是没必要造一模一样的了。它更像个“技术模板”,要把电磁弹射的可靠性、多机型适配的规律、全舰系统协同的流程都摸透。 比如现在已经测出弹射器冷启动15分钟就能用,故障间隔能到3000次,日均能弹240架次,这些数据定下来,下一代航母直接用就行,不用再从零摸索。 咱们海军早有过这种操作,当年的济南舰,光试验就干了十年,攒下的1000多项数据,直接给后续驱逐舰铺了路;052C型也只造了2艘,摸透相控阵雷达和垂发系统后,后面的052D、055型就批量造,又快又稳。 现在花时间打磨福建舰,其实是为了下一代核动力航母打基础。常规动力带电磁弹射的技术摸熟了,未来上核动力时,就能少走很多弯路,甚至可能实现“海试次数减半、入列就有战斗力”。 这背后其实是咱们海军的发展思路——不盲目追求数量,更看重“一步一个脚印”的质变。 辽宁舰让咱们有了航母,山东舰让咱们会造航母,福建舰就是要让咱们掌握更先进的航母技术,为远海作战能力铺路,这可比急着造第二艘同型舰有意义多了。 福建舰的“慢”和“不复制”,都是大国装备发展该有的稳当劲儿。宁肯现在多花几个月打磨细节,也不让未来的装备带着隐患出海。 等它正式入列,咱们看到的不只是一艘新航母,更是一套成熟的技术标准和作战体系,这才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底气。
军迷被央妈惯坏了,一会不见新装备,就浑身不得劲,这不,福建舰电磁弹射刚成功不久,
【20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