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全力支撑百色灾后重建近期,广西百色市因连续遭受“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轮台风袭击,多地出现严重内涝,部分区域积水深达4.5米,195处内涝点中仍有134处未消退。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通过“空中+地面”立体抢修、智能化设备投入、民生用电保障等多维举措,全力支撑灾区重建。 一、立体抢修:突破地形限制,保障电力先行 针对靖西市果乐乡交怀村等重灾区道路被淹、物资无法送达的困境,广西电网紧急调派2台载重无人机组建“空中运输队”,精准空投发电机、线缆等物资,单次运输效率提升3倍以上。在靖西市新甲乡大甲街,供电人员连续5天蹚着齐腰深的积水,完成800米新线路架设和200千伏安变压器新增工作,157户村民在10月16日深夜恢复供电。截至10月17日,累计投入中压发电车3台、低压发电机141台、移动电源45台,实现受灾村委、安置点等关键场所临时供电全覆盖。 二、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电网,提升抗灾能力 为应对复杂地形和长期积水难题,广西电网创新采用“无人机+人巡”模式,实时监测设备受潮情况,同步在系统中标注水淹设备范围,为后续防灾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此前建成的500千伏蓝田(田林)变电站等重点工程,通过优化主网架结构,提升了区域供电可靠性,为百矿田林铝等企业灾后复产提供坚强保障。在日常运维中,桂林、恭城等地已开展线路防雷改造和无人机精细化巡检,今年3月峻岛坪矿10千伏线路改造后,雷击跳闸率下降60%。 三、民生优先:动态调配资源,强化服务保障 针对德保、靖西等积水不退区域,广西电网建立“一户一策”用电方案,每日安排专人徒步5公里为应急发电机补充柴油,并通过小程序实时更新抢修进度。为满足灾后农业生产需求,专项调拨145台小型发电机支援农田排水和灌溉,同步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内完成新增临时用电报装。在巴立村等偏远村屯,供电人员与村民共建临时钢桥,确保学生上学和物资运输通道畅通的同时,优先恢复学校、医疗点供电。 四、长效机制:筑牢安全防线,深化政企协同 广西电网同步推进配网防灾抗灾规划,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靖西、德保等13个重点乡镇的线路绝缘化改造,提高设备耐水淹能力。与百色市政府建立联合应急机制,提前在易涝区域预置发电车、排水泵等设备,并纳入政府防汛物资统一调度。今年9月台风“桦加沙”来袭前,南宁供电局已组织150人应急队伍提前驻扎防城港,储备架空导线124公里、配电变压器76台,形成跨区域支援能力。 这场持续半个月的电力保卫战,不仅是对电网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广西电网通过科技赋能、精准施策,在洪水中架起“空中生命线”,在淤泥里筑牢“光明保障网”,为革命老区灾后重建注入强劲动力。正如抢修人员所言:“看到群众家里亮起灯,再累都值得!”
彻底傻眼了,不仅广西,全国都束手无策!广西百色洪水变绿了,这意味着洪水要变
【1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