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彻底退出中国市场,黄仁勋叹息:伤害中国,美国受伤更严重 英伟达突然宣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这家AI芯片巨头,曾在中国呼风唤雨,占据高端市场几乎一统江湖,现在却黯然离场。 黄仁勋在公开场合一声叹息,说“伤害中国的政策,往往会更严重地伤害美国”。这番话不只是吐槽,更像是给美国政策敲了个警钟。 美国出口管制一步步把英伟达从中国的王座拉下来,背后却是一串连锁反应。主流国际媒体也都盯着这场大戏,大家心里都明白,事儿没这么简单。 英伟达的故事其实挺戏剧化。曾经它是中国高端AI芯片的“定海神针”,市占率高达95%,几乎就是独家生意。中国市场有多大,懂行的人都明白。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政策风向骤变,直接给高端芯片出口按下“暂停键”。 英伟达当然不想丢掉这块大蛋糕,软硬兼施去游说,最后勉强争取到一个妥协方案,可以卖货,但条件是得上交15%的在华销售额。 这下子,企业和政府都没落好。英伟达又不甘心放弃,专门为中国客户定制了H20芯片,表面上叫“合规”,实际上就是“阉割版”。结果,这款芯片性能缩水,价格还不便宜。 中方直接点明:这玩意儿既不环保、也不先进,更不安全。信任彻底碎了,英伟达在中国的招牌也就此砸在了手里。 美国的政策像是把市场当成了政治筹码。英伟达这回真是“求锤得锤”,一边想留在中国赚钱,一边又怕惹怒美国,不进也不退,最后两头不讨好。 H20事件过后,中国客户明显不再买账,巨头光环一夜褪色。这背后,不只是企业的选择,更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真实写照。 美国试图用政策来改写市场规则,结果却让本土企业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 黄仁勋的那句叹息,背后全是无奈。他在公开活动上直说,退出中国市场这事儿“100%成了定局”。他倒不是在替中国说好话,更多是替英伟达和美国企业叫屈。 2026年中国AI市场预计能突破500亿美元,这块肥肉说没就没了。 英伟达不仅少了订单,还得面对美国本土的税收减少、就业压力、创新生态受损等一连串麻烦。美国本想用管制来压制中国,没想到先把自家企业的路给堵死了。 其实,黄仁勋的警告不是空穴来风。美国政策一刀切,市场蛋糕拱手让人,企业原本是香饽饽,现在变成烫手山芋。英伟达的处境正说明了“短视”政策的后果。 美国以为自己能独占鳌头,结果却是在全球化的洪流里自断一臂。 中国市场的体量和活力,放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错失这样一个机会,对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来说,都是巨大损失。美国企业本想靠政策占便宜,结果却发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英伟达的退场,其实也是全球产业链变动的缩影。中国芯片行业这几年突飞猛进,国产替代的速度让人眼前一亮。 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国产AI芯片的性能和稳定性都在提升。 H20芯片的失宠,反倒让中国厂商抓住了窗口期,市场份额迅速回升。数据显示,中国AI产业年增长率超过20%,市场韧性十足,根本没被美企撤离“打趴下”。 美国政策给自己埋下了伏笔。以为切断芯片供应就能遏制中国,没料到反倒成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催化剂。全球化不是你说断就能断的,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像苹果、高通这些在中国深耕多年的美企,如今也都面临同样的风险。市场一旦被政策切割,企业和消费者都得埋单。美国的“封锁”动作,其实是在逼着中国加速成长,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谁也讨不到便宜。 英伟达的离场对全球科技格局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提醒。政策干预市场,不仅没能封锁住中国,反倒让美国企业自己受了伤。 黄仁勋的叹息,不只是个人情绪,更是对全球化时代的一次警示。中国自有中国的路,美国要想稳坐头把交椅,或许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霸权思维”。 参考资料:“95%→0%”,黄仁勋:伤害中国的事,往往更严重伤害美国 2025-10-17 21:00·环球时报
小米在回避什么?10月18日,浙江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标题为:切莫以“黑公关”
【110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