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宣告退出中国市场,黄仁勋表情微妙:伤害中国将令美国受伤 2025年,英伟

飞天史说 2025-10-17 18:45:15

英伟达宣告退出中国市场,黄仁勋表情微妙:伤害中国将令美国受伤 2025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Citadel Securities的舞台上,表情有点尴尬,话却很实在。 他当着全球投资人的面,直言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的话点出了一个核心矛盾:政治博弈的指挥棒一挥下去,企业的饭碗就碎了一地。这不仅是英伟达的个人恩怨,更是中美科技大棋局里的新篇章。 看英伟达的故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冰火两重天”。几年前,英伟达在中国风光无限,AI芯片卖得飞起,市场份额一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五。 谁能想到,2025年刚过,英伟达在中国的AI芯片业务就直接归零。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层层加码”:先是禁止A100、H100这样的尖端货,后来连“特供版”H20也被卡住了脖子。 英伟达曾想妥协,给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低配版芯片,结果审批拖着不放,最后彻底没戏。各大财经媒体都算了一笔账,英伟达本可以在中国市场赚五百亿美元,这下全泡汤了。 更扎心的是,全球AI的下一个爆发点本就在中国,英伟达这回直接失去了核心增长引擎。营收掉队、股价受挫、全球战略都得重画,商业损失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说市场竞争输了还能怪自己,这场“滑铁卢”压根不是技术比拼,是被地缘政治硬生生踢下牌桌。企业在国家博弈面前,真像是被赶鸭子上架,市场铁律说不算,政治才是一锤定音。 追根溯源,英伟达的困境其实是大国角力的副产品。美国政府早就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对中国的高端芯片出口设限。 官方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说是防止中国拿芯片去搞军事或者高科技突破。实际上,这背后的算盘很明白:就是想拦住中国芯片产业的追赶脚步,让中国技术永远卡在美国手里。 芯片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现代经济的“粮食”,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在全球分蛋糕。美方希望通过技术封锁让中国一直依赖美国芯片,结果是英伟达和类似的科技企业成了牺牲品。 黄仁勋几乎使尽浑身解数,开发“阉割版”芯片,低头哈腰找政策红线,但美国政策说变就变,企业再能折腾也白搭。 这种局面下,企业的商业理性只能被政治逻辑碾压,市场规律变成一句空话。夹在中美之间的科技巨头,谁都逃不过这场“大象打架,小草遭殃”的宿命。 然而,英伟达的退出并没有让中国市场陷入混乱。相反,这事反而成了中国芯片产业“逆流而上”的催化剂。最近两年,中国在AI芯片自主化上突飞猛进,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已经能撑起国内绝大部分的需求。 原本寄希望于英伟达“特供芯片”的客户,现在更愿意转投本土品牌。H20这种“缩水货”在中国市场根本卖不动。归根到底,市场不缺芯片,缺的是顶级技术和定价权。 美国政策本来想让中国长期受制于人,结果却帮了中国一把,加速了“去美化”和自主替代。 美国半导体协会的最新报告就点出了一个尴尬现实:美国芯片企业因为丢掉中国市场,收入和研发投入都明显缩水。 美国芯片业的“自断经脉”,也让全球产业链变得更加割裂。反噬效应正在发酵,正如黄仁勋所说,伤害中国的行为最终会让美国自己更疼。 把视角拉高一点,英伟达的遭遇其实是中美关系新常态下的缩影。最近特朗普政府又放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百分之一百的关税,说明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逻辑一脉相承。 单边压制和“脱钩断链”的思路,看似能打击对手,其实都是双输买卖。中国这边态度很明确,愿意谈就谈,想“对着干”也绝不怕。 中美科技对抗已经是一场持久战,中国的底气也更足。现实摆在眼前,美国的每一次制裁,都在倒逼中国加快自立自强。 现在英伟达退出,中国企业反而有更多机会成长,市场活力甚至更旺。美国如果一味搞技术封锁,只会让自己丢掉未来的话语权。 回头看英伟达的撤离,不只是公司层面的悲情故事,更是大国博弈时代的真实写照。黄仁勋的无奈表情和那句“伤害中国会让美国更受伤”,说出了全球科技企业的心声。 中美科技较量还会继续,但英伟达的教训早已摆在那儿:市场有自己的规律,强行干预只会适得其反。谁能坚守开放共赢,谁才有未来。只有回归平等和理性,才有真正的出路。 参考资料:黄仁勋称英伟达中国份额从95%降至0% 2025-10-17 14:59·财经杂志

0 阅读:122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