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她的想法是,中国的货轮多,

柳淮蕊 2025-10-18 01:55:00

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她的想法是,中国的货轮多,而且每年生产的货轮也多,其他国家购买的中国的货轮也多,所以提出靠港费,能够给美国带来一大笔收入。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央视网10月13日刚发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新船订单占全球64.2%,完工量占51.7%,市场份额连续16年世界第一,她自己也哀叹过,美国一年造船不到五艘,中国却能造1700艘以上。 抵达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船里,近五分之一是中国制造,跨太平洋航线上这比例更高。 可她没算明白,这些船拉的都咱的货,美国对外贸易近80%靠海运,却只有不到2%是美国旗船,说白了,中国造的船多数在给美国运消费品、电子产品,收船的费,最后还得美国自己买单。 戴琪所谓“赚大钱”的算法,根本没算过成本转嫁的账。 美国飞协博公司CEO早算过,大型航运公司一个航次通常停靠两三个美国港口,按她提议的最高标准,一次靠港费能超300万美元,而一个航次收入也就1000万到1500万美元,这一下子就抽走五分之一利润。 船公司当然不能甘心吃亏,肯定得把成本转嫁给托运方,最后落到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头上。 世界航运理事会测算过,这会让中国输美单个集装箱运费涨600-800美元,美国消费者每年得多掏3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更警告,运费超1000美元的话,美国核心通胀率得上升0.2个百分点。 现在美国通胀本就没压下去,10月17日财长贝森特还在为贸易谈判破防骂人,这时候加费无疑是火上浇油,等于向自己老百姓收“通胀税”,这哪是赚钱,分明是给自己挖坑。 更可笑的是,她没料到中国反制来得这么快、这么准。 就在美国10月14日实施加费措施当天,中国交通运输部直接施行《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收费标准分阶段递增,从每净吨400元人民币涨到1120元,经汇率换算和美方基本对等,但咱们的反制范围更狠。 办法也很明确,美国企业拥有、运营,或是持股25%以上的船舶都要缴费,这一下就把网撒大了。 VesselValue的数据显示,美国航运资产全球第四,华尔街资本掌控着40%的船队,摩根大通、贝莱德这些巨头的船队都在范围里,受影响的国际船舶多达3120艘,占全球船队3%。 更精准的是,咱还把韩华费城造船厂的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这家厂承担了美国50%符合《琼斯法案》的商船建造任务,一下就掐住了美国造船业的软肋。 戴琪只想着收中国的费,没想想美国有多少船要靠中国港口,中国可是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美国的大豆、液化天然气都得靠船运过来,这反制力度,比她的提议狠多了。 她更没算清,美国航运业的“命门”有多脆弱,美国造船能力才中国的1/230,根本没法替代中国造的船,很多航运公司就算想换船也没地方买。 而且美国港口本身就问题重重,洛杉矶港上半年还在吞吐量过山车,一会激增一会下滑,全靠高效的国际航运撑着。 要是真把航运公司逼急了,人家大可以转道加拿大温哥华、墨西哥曼萨尼约港,再通过陆路运到美国,反而让美国港口损失更大。 10月17日美国大豆协会都急着发声明,说愿意接受人民币付款求中国买豆,他们比谁都清楚,航运成本涨了,大豆更卖不动,这些国内压力迟早要算到戴琪头上。 最讽刺的是,这提议看似针对中国,实则会坑了美国自己的盟友。 戴琪想把“中国造的船”都算进去,可全球无数国家都在用中国货轮,东南亚、欧洲的很多航运公司都从中国订船,要是美国连这些船都收高额费用,等于把盟友一起得罪了。 反观咱中国的反制就显得理性多了,明确豁免中国建造的涉美船舶和修船的空载船,既精准打击又留有余地,对比之下,戴琪的提议简直是顾头不顾尾的昏招。 说到底,戴琪这招不是“生财之道”,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瞎折腾。 她只看到中国造船业的规模,却看不到全球供应链的相互依存,只想着薅羊毛,却没料到会引火烧身。 10月14日反制措施落地后,美国航运股当天就跌了2.3%,华尔街巨头们已经在给国会施压,这钱哪是那么好赚的。 中国早就说了,“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反制不是为了报复,是为了逼美国回到规则轨道上来。 中国造船业的优势不是说说而已,是能转化为博弈底气的硬实力,戴琪的算盘碎了,可美国人的脑子,还没醒透。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9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