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邮政这一招,直接把美国给整不会了!谁也没想到,香港邮政突然宣布:寄往美国的包裹,我们不送了!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其实香港政府这么做,就是对美国5月12日那霸道行政令的持续反制,当时美方先是取消了,800美元以下香港包裹的免税待遇,还把关税飙到54%或每包裹100美元的天价,逼着香港邮政代收关税,这不就是把香港当“税吏”使唤吗? 对此香港邮政很快亮明态度:绝不替美方扛这不合理的担子,直接暂停接收寄美货品邮件,文件能送,货品免谈,从5月到10月这小半年里,美国的物流链、商家和消费者算是彻底尝到了苦果。 毕竟香港邮政可不是小角色,它是亚太跨境物流的“咽喉”。 大数跨境的数据显示,2023~2024年,香港邮政处理国际包裹13.17亿件,美国占比近12%,算下来就是1.58亿件。 美国之前仗着香港邮政的低成本服务,让本国消费者享了好几年“低价红利”,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早算过账,中国低价值包裹出口额,从2018年的53亿飙到2023年的660亿美元。 Temu和希音靠着这渠道,占了美国折扣市场17%的份额,现在这根“低成本血管”一断,美国市场立马乱了套。 最慌的是美国的中小商家和跨境电商,深圳有家做玩具出口的企业负责人说得实在,以前通过香港邮政发美国,单票成本15元,现在转投DHL、UPS,运费直接涨到25元,还得加收20元报关手续费和30%的关税保证金,等于每单成本翻了一倍多。 更要命的是时效,以前香港直邮美国西部7天到,现在改道新加坡中转,得等10到12天,不少美国消费者嫌慢直接取消订单,直接让这家企业9月的销售额跌了40%。 美国本土的小零售商更惨,洛杉矶有个卖亚洲饰品的店主,以前靠香港邮政进货,每件饰品能赚5美元,现在换商业快递,利润直接被压缩到1美元,10月初干脆关了网店,这种例子在纽约、旧金山一抓一大把。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邮政都乱了阵脚,2月的时候他们先喊着暂停接收香港包裹,结果24小时就反悔恢复,《纽约时报》都吐槽这是“政策鲁莽导致的混乱”。 之所以不敢停,因为USPS在非军事政府机构里有最大的物流网络,却偏偏依赖香港邮政的中转能力,香港邮政通过中国邮政航空和国泰货运,能把包裹精准送到美国偏远地区,这是FedEx这些商业公司不愿覆盖的“冷门线路”。 现在香港邮政主动停送,USPS只能自己扛,10月的数据显示,美国偏远地区的包裹延误率从12%飙升到38%。 爱达荷州有个小镇,居民网购的中秋月饼等了20天还没到,USPS的投诉电话都被打爆了,这就是霸权玩脱了的下场。 有人还认为,美国有的是钱,找替代渠道不就行了? 这想法实在太天真了,现在商业快递都在趁火打劫,DHL、UPS4月就把香港至美国线路运费涨了15%到20%,10月又加了一次价,而且他们只接高价值货物,几美元的小饰品、几十美元的玩具根本不接,等于把中小商家直接拒之门外。 美国自己想建替代物流枢纽,可香港的优势是几十年攒下的,作为自由港,清关效率比新加坡快30%,物流成本比韩国低25%,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的报告承认,重建一个类似的枢纽至少要8年,投资超300亿美元,短期内纯属空谈。 更讽刺的是,美国5月加征关税的理由是“应对供应链问题”,结果反而把自己的供应链搞断了,这结局简直不要太戏剧。 而且香港这边可不是被动防御,我们早把后路铺好了。 香港邮政10月的运营数据显示,虽然对美包裹停了,但对东盟的邮件量同比涨了18%,还扩大了和亚洲空运中心的合作,计划2027年启用新航空邮件中心,把重心转向RCEP成员国。 跨境电商也在转型,菜鸟9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扩建洛杉矶仓,实现“海外仓直发”,成本比商业快递低40%,等于绕开了邮政链路还稳住了市场。 反观美国,除了让消费者买单,根本拿不出解决办法,美国消费者买香港直邮商品的价格,普遍涨了20%到30%,俄勒冈州的家庭主妇抱怨,以前10美元能买的中国手工皂,现在得花15美元,这关税最终还是落到了普通人头上。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美国错把香港的包容当软弱,香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一直遵守全球贸易规则,但美国非要搞单边制裁,取消香港特殊关税地位还不够,连小额包裹都要扒层皮。 香港邮政的暂停服务,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想让别人当“冤大头”,就得承担断供的代价。 现在美国的处境很尴尬:取消高关税吧,等于打自己的脸;硬扛着吧,商家倒闭、消费者不满,中期选举快到了,这锅没人敢背。 香港邮政这招看似温和,实则精准掐住了美国民生和商业的“七寸”,比硬碰硬的反制更有杀伤力。 这事也给全世界提了个醒:霸权可以耍一时,但破坏全球产业链的代价,最终得自己扛。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香港邮政这一招,直接把美国给整不会了!谁也没想到,香港邮政突然宣布:寄往美国的包
柳淮蕊
2025-10-18 15:53:13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