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科长找到刘奎,对他说:“部队要过江了,上级决定让你留下来打游击。”刘奎一愣:“就我一个人?”科长回答:“还有两个重伤员!” 1941年新四军科长决定转移江北,组织经过商讨后决定让31岁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军部参谋长刘奎留下,李科长把刘奎叫过来说到:“部队今晚要过江了,经过组织商讨决定让你留下来”,刘奎听后眼神立马变的坚定起来说着保证完成任务又询问道就只有我一个人吗,不得给我留一个排的兵力吗。 李科长的脸色顿时变得纠结不已,沉思了片刻说到:“没有一个排的兵力”,话音落地刘奎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什么连一个排都没有吗,那有多少人啊,李科长说到只有你和两个重伤人员,你要好好照顾他们。 听到这句话刘奎顿时觉得自己掉进了冰窟窿里面,沉默了好久好久才想开,他知道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为了保住皖南革命的火种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随后大部队便急匆匆的撤退了,李科长走之前还深深的看向了刘奎露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后叹着气走了。 随后刘奎就前去寻找这两位重伤员,在护士的带领下他找到了,一个人名叫黄城另一个名叫李建春,三人会面后先是商讨了当下的局势,眼下他们三个人只有刘奎有一把枪武器不足不说人数也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当务之急肯定是先扩充兵力,于是刘奎经过走街串巷的方式在当地进行宣传,告诉百姓们新四军还在皖南,并没有丢下你们,很快就有五个人带着农具前来投奔,于是这支游击队从三个人变成了八个人。 但是队伍之中只有刘奎一人有一支步枪其他人使用的都是农具,就在众人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交通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在前面不远处庙首的伪乡公所正好进行了一次换装,还弄来了一批好枪,众人听后开心不已连忙坐下商讨起来怎么去守庙搞这批枪。 但是人和枪都不够该怎么去呢,这时交通员知道这支队伍的人数于是将仅有的两把枪递给了刘奎,还亲自挑选出来了十几名有着对敌经验小伙子帮助他们,经商讨后有了对策,他们先是伪装袭击了一个小队,然后换上了他们的衣服大摇大摆的走进了伪乡公所。 进屋后他们看见了伪乡长,突然对他发起了袭击,他没有防备被刘奎擒住了,并用刀刺进了他的腿里,伪乡长被吓的连连求饶并让其他人赶忙放下了武器,然后向刘奎等人投降了,很快几人就把所有的枪支弹药全部搬上了车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开车离去了。 凭借着这些武器他们接连端掉了好几个伪乡公所,还顺手除掉了几个特务,游击队的民生也就此越来越大,陆陆续续来投奔的也有很多人,就这样一直到了1943年冬天,这支刚开始只有八个人的游击队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支近千人的强大队伍。 然而好景不长敌人们察觉这支游击队已经不好对付了而且人数也在一天一天的增加,于是他们为了困住游击队便心生一个阴谋他们换上了新四军的衣服,常常假扮着新四军下乡寻求帮助,一旦有老乡帮助他们就会立刻被抓走。 久而久之被抓走的人越来越多,百姓们也惶恐不安都不敢在帮助新四军,刘奎的游击队也至此失去了补给,针对这个情况刘奎让游击队分为几个小队,各自为主,自己就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到处转移找粮食。 在一天晚上,刘奎带着战士们在山上宿营,半夜刘奎实在不放心便起来查看一下情况,谁料刚出来就听见远处传来了几声枪响,刘奎意识到行踪已经暴露了,于是他赶紧大喊敌人上来了大家快拿枪。 就是这么一喊让他的位置暴露了,无数子弹朝着他射来,在密集的子弹下他根本来不及闪躲,大腿也挨了一枪,很快黄景就和另一名战士赶来将他搀扶起来赶忙撤退,刘奎见自己拖慢了大家的转移速度便对黄景说别管我了,你们快走。 黄景肯定不肯,可是刘奎大喊着快走,这时命令,他拗不过只好和他约定了突围地点便离去了,刘奎这边拖着受伤的身体往山上赶,这时敌发现了他看他受伤的身体欣喜若狂大喊着要活捉他,刘奎见状抬手便对着这几个伪军开了几枪,随即便倒地了好几人。 众人见状也不敢上前,只好和他对峙着,经过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对峙刘奎没子弹了,最后他看了看身后的悬崖,伪军以为她不敢跳下去,就欣喜若狂的向他跑来了,刘奎见状竟毫不犹豫的跳下了悬崖。 好在有着树枝和积雪的缓撑他并无大碍,接着他竟然徒手爬到了和战士们约定好的突围点,当战士们看见他时只见他拖着重伤的身体缓缓走来,他的双手也早已血肉模糊没人知道他是以什么样的惊人意志爬过来的。 经此一战刘奎也赢得了“打不死的刘奎”这个称号,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队伍,更是发展到了2000多人,后被改编为皖南沿江总队。 信息来源:王辅一主编.新四军事件人物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66-267
1941年,新四军科长找到刘奎,对他说:“部队要过江了,上级决定让你留下来打游击
千浅挽星星
2025-10-17 19:42:58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