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混在探亲队伍当中,

千浅挽星星 2025-10-18 16:52:20

[微风]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混在探亲队伍当中,回到了大陆。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情报人员谢汉光。他的身上,带着一份至关重要的百人名单,这份名单让沉寂了38年的真相得以大白天下。   在成为台东深山里那个沉默的农民之前,谢汉光的人生曾充满光芒,他是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的高材生,也是林业领域的知名专家。   1946年,他刚与新婚妻子曾秀萍结婚9天,就毅然接受任务赴台潜伏,成为一名地下党员,到台湾后,他凭借专业能力担任莲花池分所所长,以此为掩护,暗中为组织传递情报。   1950年,台湾发生“白色恐怖”,叛徒蔡孝乾的招供引发全岛范围的大搜捕,危急时刻,同志张伯哲传来一张写着“伯哲急嘱:速离!”的纸条,谢汉光的潜伏生涯被迫中断。   他赤脚逃进原始森林,从此失去了所有社会身份,在深山里辗转,被一位善良老翁的家人赶走后,走投无路的他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身份。   为了活下去,谢汉光用身上仅有的两枚婚戒,换来了一个名为“叶依奎”的身份——那是当地一个失踪多年的人的名字,村长在户籍册上找到后,为他登记了这个身份。   就这样,曾经的林业专家谢汉光“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叶依奎”,那两枚婚戒是他与妻子、与过去人生的唯一联结,交出婚戒,意味着他要彻底割裂过往。   成为农民“叶依奎”后的三十八年里,他独自一人生活,砍柴种地,这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当村民好意为他说亲时,他总是摇头,只说“老家有人在等我”。   更没人知道的是,这个沉默的农民每到夜深人静,都会爬上后山,朝着大陆的方向久久眺望, 他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始终背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守护一份藏在棉衣夹层里的百人名单。   这份名单是他用炭笔书写,再用油纸层层包裹起来的,上面记录着上百位因叛徒出卖而被处决的同志的名字,其中有些人死后还背负着“叛徒”的污名。   在南台湾湿热的雨季,他会反复将这张纸拿出来晾晒防止受潮,在台风来临时,他最先护住的,也是这件藏着名单的棉衣。   这份名单成了他隐忍求生的精神支柱,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坚守。   1987年,一台收音机传来了两岸开放探亲的消息,70岁的谢汉光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翻出早已泛黄的党员证,开始筹备返回大陆的事宜。   但归途并不顺利,回到广东丰顺的故里后,由于时隔太久,没人认识“谢汉光”这个名字,当地政府见他衣衫破旧、腿脚不便,把他当作贫困户,每月发放20元的补助。   他的名字连同他的过往,都被人们忘记了,幸运的是,他当年的战友陈仲豪、徐懋德得知他回来的消息后,主动为他奔走作证;中组部也专门派人南下,对他的身份和经历进行核实。   经过数月的调查取证,到90年代中期,谢汉光终于拿到了恢复党籍的文件,当看到文件上“党龄连续计算从1946年起”这行字时,他的泪水滴落在纸上。   此刻,他不再是“叶依奎”,而是真正的谢汉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汕头烈士陵园,在战友张伯哲的墓前洒下一杯酒,轻声说道:“兄弟,我们的清白,终于回来了。”   他守护的那份百人名单也发挥了作用,名单上的同志逐一被核实身份,他们的冤屈得以洗刷,名誉得到恢复。   恢复身份两年后,谢汉光在家中病逝,据说,他去世时,案头还摊着一张字迹模糊的《光明报》残页——那是他当年参与支援的地下刊物,是他潜伏生涯的重要见证。    主要信源:(梅州网——潜伏台湾42年,回大陆找到组织;李国泰——《谢汉光:追求进步的客家青年》)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