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加税之际,欧盟趁火打劫,强迫中国转让电动汽车技术 特朗普和欧盟最近掀起的连环拳,直接把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边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张旗鼓地威胁要对中国电动车和稀土产品加征100%关税,另一边,欧盟摆出“趁火打劫”的阵仗,直接甩出新规,要求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时必须转让核心技术。 这场贸易角力,夹杂着政治算计和市场焦虑,搅得全球车市一团乱麻。看似是关税与技术的博弈,背后却是各国对产业未来的争夺,谁也不肯让步半分。 特朗普这一出加税大戏,起点其实并不复杂。他在2025年10月公开喊话,说中国“非常敌对”,扬言要对中国电动车下狠手,关税直接翻倍到100%。 听起来很霸气,但本质上还是老一套“美国优先”的套路。特朗普嘴上说保护美国制造业,实际上也是在给自己拉选票。 中国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六成,这样一刀切的加税,想要让美国本土品牌多争口气,却很可能把整个供应链搅得天翻地覆。电池、稀土、零部件,哪个不是全球一体化的产物? 真正遭殃的,未必只是中国企业,全球消费者和下游厂商恐怕也要跟着喊疼。再看美国的车企,想靠政策保护苟延残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特朗普这番操作,实际上是把产业问题政治化,隔靴搔痒而已。 美国打出这张加税牌,欧盟却没闲着。2024年10月,欧盟就对中国电动车祭出35%的关税,导致不少中国车企干脆选择在欧洲设厂。但欧盟的算盘可不止收点关税那么简单。 到了2025年10月,欧盟打算强制中国企业转让包括电池在内的核心技术,理由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谁都能看出来,这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曾经欧盟还指责中国搞“强制技术转让”,现在自己反过来这么做,活脱脱的“双标”,真有点自家孩子没糖吃就去抢邻居家零食的意思。 比亚迪在匈牙利新建工厂,原本是中欧合作的典型项目,结果政策风向一变,工厂进展被卡脖子。 欧盟嘴里念叨着要自由竞争,背后却用各种名目设卡设限,这种保护主义操作,和当年美国搞“301调查”有得一拼。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实则是想截胡中国的技术红利。 欧盟这一招,表面上是为本土产业争喘息空间,实则是看到美中打架,自己赶紧上场“捞一把”。 这波“趁火打劫”,既损害了中国企业正当利益,也让国际商界看清了所谓规则的随意性。大家嘴上都说要开放合作,真到利益关头,谁都不含糊。 面对美欧的双重压力,中国这次没有忍气吞声。2025年10月15日,外交部一连甩出三个“反对”:反对强制技术转让,反对干涉企业正常经营,反对保护主义。态度很鲜明,没有模糊地带。 中国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国际合作,强调技术创新要靠自身积累,不靠“拿来主义”。 其实,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根子,哪有谁愿意拱手让人?这一番反击,不只是为中国车企撑腰,更是在维护全球公平竞争的底线。 外界不少网友也看明白了,欧盟这一操作,最终很可能“自食其果”。 中国技术被逼转让,欧洲企业短期内或许能尝到甜头,但等到失去对创新的尊重,整个产业链未必能撑得住。资本和技术都是逐利的,政策一旦反复无常,谁还敢长期投资? 这场针锋相对的博弈,让本就紧张的中美欧经贸关系雪上加霜。中国电动车行业本来在全球市场一骑绝尘,现在一边被美国关税拦路,一边被欧盟技术围剿,硬生生被夹在中间。 放眼整个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只会让合作空间越来越小。强制“割肉”,只会让创新动力被消磨,市场信心大打折扣。 中欧之间原本还有很多互补机会,现在却因为政策变脸,投资热情逐渐降温。 全球产业链其实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硬拉开距离,谁都落不着好处。围观群众也都明白,这种恶性竞争下,受损的不仅是企业,最终还是全球消费者买单。 回头看,特朗普的加税和欧盟的技术转让要求,乍一看各有所图,实则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大家都想在国际贸易这盘大棋中占点便宜,却忘了规则和信任才是长久之计。 中国车企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得不变得愈发坚韧。只要产业链还在,创新还在,就没人能轻易打垮中国制造。 参考资料:欧盟考虑强制中企转让技术 2025-10-16 11:18·环球时报
别的都先放下不谈了,特朗普现在对中国只有一个要求,中国:拒绝最近,特朗普又出
【2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