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一、中国升级贸易战,关键不是稀

修竹崽史册 2025-10-17 12:50:55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一、中国升级贸易战,关键不是稀土,而是港口费,这是中国真正要重击美国的地方;二、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日本、韩国短期内在造船业上帮不了美国;三、贸易战风向转变,昔日被动挨打的中国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不仅已有能力出重拳反击,手上的牌也比美国多,整体优势在中国这一边。   中国这次港口费的调整,目标绝不只是以一副强硬姿态反制美国的对等措施。   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新一轮港口费,宣称要遏制中国在全球造船和航运业的“主导地位”。   但真正失算的,是美国忽略了中国对全球航运节点的绝对影响力,全球干散货、能源运输市场都依靠中国为枢纽,美国港口在全球网络中的份量远不及亚洲。   而且中国还把征收范围扩大到美国企业25%及以上持股的船舶,只要与美方资本沾边都算“涉美船舶”,一下子把盟友、第三国资本带进来,谁还敢轻举妄动?   不少原定前往中国的油轮和散货轮直接取消了靠港计划,很快,全球供应链的神经就被牵动,涨价、分流、绕航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这已经是规则级的再平衡,不仅仅是“多收一点费用”那么简单。   这场港口费大战以后,全球航运公司不得不大幅调整航线和船队部署,对中国来说,本国油运和散货运输航线原本挂靠美国港口较少,反而能够趁机抢占市场。   而对美出口为主的集装箱航线虽然短期承压,但中国企业庞大的制造业优势和充足的运力依旧不可取代。   整个行业的大盘,正在向中国有利的方向倾斜,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美国推动港口费举措,原本希望拉拢日韩造船厂提高运力,可实际上日韩的造船周期根本赶不上贸易战升级的步伐。   短期内,美国指望日韩帮忙填补中国在全球运力中的缺口,纯属天方夜谭,日韩企业自己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和美国站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心知肚明。   贸易战演化到今天,中美双方早已不是简单的“你加多少我加多少”表面功夫,而是产业链、规则权、技术主导权的全面较量。   中国对所有美国产品统一征税,叠加外加科技出口管制、黑名单、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多元组合拳,决不是一时冲动的硬碰硬,而是深思熟虑、精准发力的多维战略。   甚至有分析认为,中国这番组合拳,其实是在培养自身产业的抗打击能力,短期阵痛可以接受,长期国产替代、市场多元化才是真正的底牌。   贸易战同时也在倒逼中国优化出口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贸易战无赢家”理论这时候其实可以休息一会,中国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被迫让步,如今正在用规则和技术反制权重新塑世界贸易格局。   从数据层面看,美国不断加征关税,但事实并没有阻挡中国出口的步伐,甚至在外部环境最恶劣的时候,中国对东盟、中东、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蹭蹭上涨,外贸主体多元,民营企业成长迅速,关键技术产业出口份额反而提升。   美国本想借关税手段阻击“中国产能输出”,却不料中国一边打贸易战一边稳扎稳打地优化贸易结构。   这也就难怪业内认为,哪怕关税加到30%、40%,凭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和产业链优势,美国市场也很难完全摆脱中国商品的性价比。   美国打压稀土进口,确实很伤筋动骨,但当中国把港口费和稀土管制、对美出口管控、出口企业“从名单拉黑”一起端上桌的时候,美国整个汽车、军工、电子行业都直接感受到了压力。   稀土只是第一层,真正“掐脖子”的,是航运流量和全球供应链节点,相关数据显示,一旦中国切断高端稀土磁铁供应,美国现有库存能撑不过三个月,整个产业链都会陷入近乎停滞。   美国此轮港口费制裁出台后,全球主要集装箱公司都在调整航线,争取不挨两头港口费的重锤。   中国出招之后,全球航运市场运价直接拉升,部分航线涨幅高达4%,而中国籍船公司,凭借对新兴市场的深度布局和灵活调配,非但没有受制,反倒顺势拓展了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蛋糕。   美国原本想通过贸易壁垒重塑全球供应链,结果更多是自我封闭,“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在全球航运市场正真实上演。   这场贸易攻防最终会走向怎样的新常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