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组屋双尸案背后:剑桥博士与老父的“孤岛人生”,天才为何困于绝境? 近日

小雪花飘飘 2025-10-17 11:09:18

新加坡组屋双尸案背后:剑桥博士与老父的“孤岛人生”,天才为何困于绝境? 近日,新加坡盛港新区的一栋组屋里,一桩迟来一个多月的悲剧彻底震惊了整个社区——当管理员用备用钥匙打开那扇常年紧闭的8楼房门时,47岁的女儿徐娜(音译)倒在客厅门边,早已没了呼吸;卧室里,70多岁的老父亲徐保禄(音译)的遗体竟已化为白骨,两人生死相隔,却在同一屋檐下孤独地走向终点。 这事儿要从楼下住户曾女士的求助说起。一个多月来,她家天花板总往下渗着带血的水,还飘着一股让人作呕的腐臭味,忍无可忍才报了警。10月6日下午1点多,警方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徐娜穿着日常的衣服,身体已经僵硬;卧室里的白骨旁,散落着老人常用的物品,法医初步判断,父亲先离世,女儿大概在一个月后也没了气息,案件直接按“非自然死亡”立案调查。 住这栋楼的邻居提起这对父女,都透着股“陌生感”。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阿姨说:“平时见着他们,俩人头都不抬,脚步飞快地就过去了,那家门就跟焊死了似的,从没见他们开过几次。”她还回忆,之前见过徐娜一个人在走廊里手舞足蹈,动作怪得很,每次出门都得老父亲陪着。“我猜啊,肯定是老爷子走了,姑娘自己没法照顾自己,连求助都不会,最后硬生生在家饿没了。”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可仔细想想,若不是彻底与外界隔绝,怎么会落得这般境地? 谁能想到,这家人竟是妥妥的“高知家庭”。徐保禄和妻子王丽丽都是从中国东北来的移民,俩人都是搞科研的,一个入了新加坡籍,一个是永久居民。可惜王丽丽2016年就因淋巴癌走了,享年66岁,家属隔了一年多才登记她的死亡信息。女儿徐娜更是“学霸天花板”,中学时跟着父母来新加坡,念英华初级学院时就拿过全国中学生华文写作比赛甲组第一名,还爱打乒乓、泡华文学会。后来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硕士一路读到英国剑桥大学博士,2009年到2012年还在法国国家数位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当科学研究员,这履历放在哪儿都亮眼。 可天才的世界,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孤独。徐娜在法国工作时开了个博客,字里行间全是思乡的愁绪。她写自己住的小区里就她一个亚洲人,看着陌生的面孔,总想起在东北老家的冬天,和同学们扛着铁锹一起扫雪的日子,那股子热闹劲儿,成了她在异国他乡最珍贵的回忆。她的大学同窗徐荣说,徐娜性格内向,但特别有礼貌,当年俩人还一起打过乒乓。最后一次见她是20年前在地铁上,那时候徐娜说自己在法国工作,之后就断了联系。现在出了这事儿,徐荣和同学们急得团团转,一边联系她在法国的前同事,一边在大学群里发消息,就想找到她在中国的亲戚,实在找不到,大家就打算凑钱帮她办身后事。 如今事发三天了,曾女士家的天花板虽然被政府清理粉刷过,但那股腐臭味还没散干净。她儿子说,家里点着蚊香也不管用,只能劝老妈少去厨房和厕所。这起悲剧在新加坡社区炸开了锅,邻居林女士感慨:“之前还见过徐老爷子出门买东西,看着身体挺硬朗的,怎么就突然没了,还成了那样……” 其实新加坡早为老人织好了养老安全网:护联中心会主动找60岁以上的老人,组屋里装着紧急呼救系统,还有活跃乐龄站定期上门探访。可这些福利,愣是没走进徐娜家——社区志愿者说,这家人从不参加社区活动,连门都少开,“你就是想帮,都找不着门啊!” 看着徐娜的经历,真让人唏嘘。一个拥有剑桥博士学位的高知女性,本该有无限可能,却把自己和父亲活成了“孤岛”。到底是母亲离世后的打击,还是长期的孤独让她逐渐封闭?是精神疾病困住了她,还是对社会的疏离让她失去了求助的能力?现在这些都成了谜。只希望这起悲剧能给更多人提个醒:再内向的人,也别把心门焊死;身边若有这样“与世隔绝”的家庭,多搭句话、多伸个手,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悲剧。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小雪花飘飘

小雪花飘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