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38 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岂料,在樟木口岸时手机被停机。 李先生裹着单薄的冲锋衣,刚走完樟木口岸的边检通道,冷风夹着雪籽就往衣领里灌,气温显示零下 5℃。 他掏出手机想给妻子报平安,屏幕却亮着 “无服务”,第一反应是流量超了欠费,赶紧蹭上口岸值班室的 WiFi 充了 200 元。 刷新几遍信号栏依旧空空,他拨通移动客服,听筒里传来标准的机械音:“系统检测到境外使用风险,为防诈骗已保护性关停,需线下实名认证解封。” 他在口岸附近绕了半小时,终于找到一家挂着 “中国移动” 招牌的小店,推门进去却被工作人员摆手拒绝:“这卡是新疆乌鲁木齐办的,异地解不了,得回原地营业厅。” 李先生愣在原地,口袋里只有没用完的尼泊尔卢比,手机支付用不了,连买杯热奶茶暖手都做不到,冻得原地搓手跺脚,鼻尖冻得通红。 他试着再打客服,反复说明自己刚入境,没带太多现金,想临时开通基础功能,却被客服以 “风控规则无法通融” 直接挂断。 工信部 2023 年发布的《电信用户实名登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运营商应提供异地实名补登记服务,不得强制要求用户返回号码归属地。 中国消费者协会 2024 年第三季度投诉报告显示,通信服务类投诉中,“无通知关停手机号” 占比达 17%,多涉及异地用户风控纠纷。 李先生翻出手机里存的行程单,原本计划入境后直奔林芝看桃花,现在连预订的民宿都没法联系确认,行程全被打乱。 他在口岸路边的长椅上坐了半小时,冷风像刀子似的刮脸,手指冻得发僵,连翻找联系人的动作都变得迟钝,越想越委屈,忍不住对着空旷的街道红了眼眶。 后来还是口岸的执勤民警见状,主动借给他电话联系家人,妻子在老家帮忙咨询新疆的移动营业厅,得到的回复依旧是 “必须本人到场办理”。 中国移动 2024 年公布的服务承诺里写着 “优化异地业务办理流程”,可到了实际操作中,却还是卡在 “归属地限制” 的老规矩上。 他实在气不过,找民警要了法律援助的联系方式,决定起诉移动公司,不为别的,就想讨个说法 —— 保护性措施怎么反而成了用户的麻烦。 出门在外遇到手机号突然被停真的太被动了,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糟心经历?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呀?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10 月 15 日报道
丢人丢大了!江苏,顾客投诉外卖丢失,骑手被罚后不服,报案查监控,没想到偷吃者竟然
【10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