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纳米芯片需要大陆许可!台积电这下傻眼了:关键材料被卡脖子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前阵子台积电还挺硬气,跟着台当局说 “大陆管稀土没用,我们有欧美日供货”。结果没几天就被打了脸 — 造 5 纳米芯片最关键的 “镧”,97% 都得从大陆买,少了这东西,再牛的生产线也得停。 这政策的“精准打击”,简直是掐住了台积电的七寸,任何含0.1%及以上中国稀土成分的物项出口,都得申请许可。 偏巧台积电的5纳米芯片里,关键稀土元素镧(La)的占比刚好达到0.5%,正好踩在红线之上,想绕都绕不过去。 别小看这0.5%的镧,在芯片里它就是“定海神针”,掺在氧化铪里做栅极材料,能让电流稳定性直接提一个档次,没有它,5纳米工艺的良率得掉一半以上,根本没法商业化量产。 更要命的是这不是个例,台积电3纳米产线用的钕、镝等重稀土90%来自大陆,7纳米、5纳米产线的钕、铈等轻稀土依赖度也超80%,这些材料全用在光刻胶、抛光液这些核心生产环节,缺一样都得停摆。 之前台积电高管还嘴硬“稀土供应不依赖大陆”,可数据早就戳破了谎言。 2024年大陆对台出口稀土达6096.7吨,占大陆总出口量的11%,而台湾半导体产业一年消耗1500吨稀土,几乎全是从大陆拿的,台积电作为龙头更是拿走了大头。 全球供应链的现实,更让替代方案成了空谈:大陆不光贡献全球70%的稀土产量,更掌控着90%的提纯加工产能,美国、澳大利亚挖出来的原矿,必须运到大陆精炼才能达到芯片级纯度要求。 就算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建了分离厂,产能也只够满足全球12%的氧化镝需求,还不是台积电急需的镧,新建产能至少要三年周期,远赶不上订单交付时效。 这就意味着,台积电想换供应商,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台积电现在彻底陷入了“两头为难”的绝境,毕竟美国市场占了他们近半营收,苹果、高通的5纳米芯片订单都排到明年了,苹果A18芯片本来指望11月量产,现在因为材料卡壳,交付期直接推迟了一个月。 而且他们在美国建厂的计划,根本没解决问题,就算产线迁过去,核心稀土材料还得从大陆采购,许可申请这关躲不过去。 更棘手的是,新规对14纳米及以下芯片出口实施逐案审批,结果和时效都没个准信,台积电虽说9月底就提交了申请,到现在连个明确答复都没有。 为了救急,台积电赶紧找澳大利亚矿企签协议,想把海外采购比例从10%提到30%,还联合日本企业研发无镝磁体。 可现实很骨感:海外粗矿没法直接用,建一条精炼生产线得10年时间和几百亿美元,成本还比大陆高40%以上,根本不顶用。 这事儿往深说,是大陆对美国芯片封锁的精准反制,之前美国靠技术卡压,又是限制光刻机出口,又是搞芯片法案,觉得能把中国半导体摁死,却忘了自己也依赖中国稀土——从F-35战机到AI芯片,哪样都离不了。 大陆这次的稀土管制,刚好戳中了“技术卡脖子”背后的“材料命门”,你卡我的设备,我就卡你的基础材料,这才是对等博弈的逻辑。 我们管控手段的严密性也是相当重要的,新规不光管原产于大陆的稀土,连境外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稀土产品都得审批,想把中国稀土运到第三国转卖,根本行不通。 咱刚上线的稀土追踪系统,从开采到加工全流程可查,巴基斯坦港口前不久就拦下过一批试图绕路的稀土。 那些觉得“台积电能靠技术突围”的人,得醒醒了,半导体产业从来不是单靠技术就能玩转的,材料、加工、供应链环环相扣,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台积电的3纳米、5纳米技术再先进,没有大陆的稀土,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高通的骁龙8 Gen4芯片产能砍了30%,三星趁机抢了不少安卓高端机订单;英特尔自研处理器本来想找台积电代工3纳米,没办法只能转投三星,结果良率还不到50%,这连锁反应已经显现。 反观大陆,早就布局稀土全产业链,从开采到提纯再到应用,每一步都攥在自己手里,2024年镧的产量就占全球80%以上,这种优势不是短期能被替代的。 如此看来,台积电的窘境,本质是西方长期“技术霸权”思维的破产,总觉得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就高枕无忧,却忽视了基础材料这种“隐形命脉”。 大陆这次没搞“一刀切”,而是精准盯着0.1%的稀土占比红线,既没影响中低端芯片生产,又精准打击了先进制程的命门,这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现在台积电慌了神,又是找美国施压,又是紧急申请许可,但早干嘛去了?之前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自己的材料供应链全捏在别人手里? 这事儿给所有依赖技术优势的企业提了个醒:在全球化时代,供应链从来不是单向依赖,你卡别人的脖子,早晚也会被别人卡脖子。 大陆这次用稀土许可敲响了警钟,不是要搞垄断,只是要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供应链话语权。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片
【10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