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上午刚签了免职令,下午,这位交通部长就在莫斯科郊外的车里,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 官方说,是自杀。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根据克里姆林宫7月7日的官网公告,普京当天上午正式签令,免除了斯塔罗沃伊特的交通部长职务,命令里没提半分理由。 可就在当天下午,俄侦查委员会发言人彼得连科就发了声明,说在莫斯科州奥金佐沃市的一辆私人车里发现了他的遗体,身上有枪击创伤,旁边还摆着一把内政部奖励的手枪,于是直接把死因定性为了自杀。 从免职到死亡,间隔不过几个小时,这“巧合”程度,连剧本都不敢这么写,一个刚从部长位置上下来的官员,既没公开负债,也没传出家庭变故,怎么就会在被免职当天立刻选择自尽? 要解开这谜团,得先搞清楚斯塔罗沃伊特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坐的这个交通部长位置又有多敏感。 这位斯塔罗沃伊特,早些年是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的机械工程师,之后还在建筑、资产管理公司当过老总。 2005年进政坛后,从圣彼得堡的投资者关系部长,一步步做到了联邦公路局局长,2019年还以81.07%的高票当选库尔斯克州州长,2024年5月才刚被提拔为交通部长。 能在俄罗斯政坛混三十年还步步高升,拿到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友谊勋章这些硬荣誉,说明他既懂技术又懂权术,心理素质绝不可能脆弱到“被免职就自杀”的地步。 更关键的是,他当交通部长的时间点太特殊,2024年5月上任时,正是乌克兰军队越境攻入库尔斯克州的时候,那可是二战后俄罗斯本土遭的最大规模外国入侵,而库尔斯克恰恰是他当了五年州长的“老地盘”。 交通部长这位置,在战时根本就是“后勤命脉”,俄罗斯的铁路、公路运输不仅要保障民用,更要承担前线武器、物资、兵员的运输任务,库尔斯克作为靠近乌克兰的边境州,更是军运的关键枢纽。 斯塔罗沃伊特从库尔斯克州长,直接升任交通部长,明摆着是要他打通地方与中央的运输通道。 可他上任刚一年多就被突然免职,普京的命令里没写原因,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还特意补了句“免职令里没有‘失去信任’的措辞”。 这话听着是开脱,实则露了马脚,根据俄罗斯《国家公务员法》第37条,只有涉及贪腐或重大过失,免职令里才会用“失去信任”的说法。 佩斯科夫特意强调这一点,反而说明斯塔罗沃伊特的问题,极有可能就出在贪腐或重大过失上。 再结合他的经历和职位敏感性,能大概猜测出,问题大概率出在两条线上:要么是库尔斯克任上的旧账被翻了出来,要么是交通部长任上的后勤工作出了大纰漏。 库尔斯克州2024年遭乌军进攻时,当地的防御工事、物资储备曾被俄媒暗指“准备不足”,而斯塔罗沃伊特作为时任州长,难辞其咎。 而且他早年长期管建筑、公路项目,2012年还当过联邦公路局局长,这些领域本就是贪腐高发区,俄媒早就有传闻,说他涉及基建项目利益输送,只是一直没实锤。 现在突然被免职,很可能是调查已经摸到了实据,免职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立案侦查。 而“自杀”发生在免职当天,恰恰掐断了所有可能的线索,他要是活着,说不定会牵扯出一串利益链条上的人。 而这所谓的“自杀”现场细节,更透着诡异,俄侦查委员会说遗体旁是“内政部奖励的手枪”,这枪是荣誉象征,不是随便能拿到的,说明斯塔罗沃伊特确实有持枪资格,但用荣誉手枪了结自己,这本身就不合常理。 更关键的是,从官方通报到佩斯科夫回应,全程都在刻意回避“免职原因”和“自杀动机”,只拿“现场证据”说事,可连最基本的“是否有遗书”、“近期是否有异常接触”都没提,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只会让疑点越来越多。 要知道,俄罗斯政坛虽有“失意官员自寻短见”的先例,但像这样“免职当天即刻自杀”的,还是头一遭,时间上的高度重合,根本无法用“巧合”解释。 斯塔罗沃伊特的死,也暴露出了俄罗斯当前政坛的深层矛盾:战时体制下,后勤、基建这些关键领域容不得半点差池,贪腐或失职的代价可能比平时重百倍。 普京之所以突然免职且不说明原因,很可能是为了避免调查,牵扯出更多人引发政坛动荡,而“自杀”的定性,则能快速给事件画上句号,减少外界对俄内部稳定的猜测。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斯塔罗沃伊特从81%得票率的州长,到“自杀身亡”的前部长,这中间的落差里藏着的猫腻,绝不会因为一份官方通报就消失。 斯塔罗沃伊特的履历证明,他不是那种轻易会垮掉的人,交通部长的职位决定了他掌握着敏感信息,免职与死亡的时间差更是疑点重重。 俄侦查委员会的“自杀”结论,更像是给外界的一个交代,而不是对真相的完整还原。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场被快速“收尾”的政治事件,至于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隐情,也许只有克里姆林宫的核心圈子才清楚。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知道俄罗斯为什么坚决不宣战吗?乌军每天袭击俄罗斯本土,甚至上万军队杀入库尔斯克。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