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回算是把话挑明了,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直接对俄罗斯放话,明摆着就是摊牌,要是俄乌冲突还没完没了,美国和盟友们就要动真格,给莫斯科施加代价。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赫格塞思作为管军事的核心人物,又是在布鲁塞尔的北约会议上对着全世界记者讲的,这态度基本就代表了美国政府的立场,说白了就是在给俄罗斯下最后通牒。 赫格塞思 10 月 15 日跟北约秘书长吕特一起开记者会的时候,话说得挺绕,但意思一点都不含糊。 相关承诺需要尽快转化为能力,得让更多国家捐得更多、买得更多,还提了个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说白了就是让盟友掏钱买美国武器,再转手送给乌克兰,用这种方式把军事援助的力度拉满,美其名曰推动和平解决,实际上就是逼着俄罗斯停火撤军。 这哪是劝和,分明是在拱火加码,毕竟武器给得越狠,冲突越难收场,而美国正好借着这个由头继续 “施加代价”。 光拉着盟友送武器还不够,美国自己早就下场掺和了。英国《金融时报》刚曝光,这几个月美国一直在偷偷帮乌克兰打俄罗斯的能源设施,从共享情报到规划行动全给包了。 小到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高度,大到打击时机,都是美方跟乌方一起定的,就为了让那些单程无人机能突破俄罗斯的防空系统,精准炸掉远离前线的炼油厂这些关键目标。 虽说美国和乌克兰都没承认,但俄罗斯那边早就点破了,佩斯科夫直接说 “北约和美国动用一切基础设施收集情报给乌克兰”,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种 “借刀杀人” 的招数,比美国直接派兵上战场更隐蔽,却也更狠,等于直接把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当成了打击目标。经济上的打压就更不用说了,制裁这招美国早就用滥了,但还在变着法儿加量。 之前拜登刚宣布过对俄实施 500 多项新制裁,说是冲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从金融机构到国防工业,再到能源收入,几乎能卡的地方都卡了。 欧盟和英国也跟着起哄,欧盟搞了第 13 轮制裁,专门盯着无人机组件,英国则盯上了军火商和钻石贸易商。 可有意思的是,这么多制裁下来,俄罗斯经济不仅没垮,去年居然比不少西方国家跑得还快,德国之声都承认制裁没奏效。但美国不管这些,赫格塞思现在放话,意思就是制裁还得加码,反正先把架势摆足。 早在 8 月,特朗普就嚷嚷着把两艘核潜艇派到了 “该去的地方”,虽然没说带没带核弹头、具体在哪儿,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冲着俄罗斯来的。 当时俄罗斯就没当回事,议员伊夫列夫直接说 “潜艇部署情况我们都知道,一直在监控”,军事专家也说美国潜艇靠近俄海岸没用,从美国本土就能发动打击。 现在赫格塞思又提采取行动,大概率是想在军事援助上再升级,比如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战斧巡航导弹。 美国已经在讨论给乌克兰了,普京早就放话,这要是真给了,俄美关系就得彻底破裂,而且俄方肯定能击落,还得再强化防空系统。这等于把话说死了,美国敢给,俄罗斯就敢接招。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这 “施加代价” 的套路,俄罗斯早就摸透了。之前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立马对等回应,暂停履行条约义务,还说会尽全力自卫。 现在面对赫格塞思的威胁,俄方态度也很明确:你敢来硬的,我就敢接。佩斯科夫之前就说过 “核战争没有赢家”,但也没怕过美国的核潜艇威慑;面对制裁,俄罗斯早就找到了替代市场,能源该卖还卖,武器该造还造。 赫格塞思现在把狠话放出来,说白了也是有点急了。特朗普当初竞选时说要快速解决冲突,结果上任快一年了啥进展没有,只能靠加码施压刷存在感。 可俄罗斯这边油盐不进,盟友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 —— 有些欧洲国家早就被能源危机和援乌开销拖得受不了了,想让他们 “捐更多、买更多”,未必能如愿。 至于赫格塞思说的 “采取行动” 到底会不会来真的,现在还不好说。但从美国这一连串操作来看,军事援乌升级、经济制裁加码、暗地里帮着打能源设施,这些 “代价” 其实早就落在俄罗斯头上了。 可俄罗斯愣是没松口,反而越打越有韧性。接下来俩月会不会有新动作不好说,但想让俄罗斯像赫格塞思暗示的那样 “服软”,恐怕没那么容易。 毕竟跟印度不一样,俄罗斯手里的家伙事儿硬,腰杆自然也硬,真要逼急了,美国和盟友未必能承受得起反制的代价。
美参与打击俄腹地!普京将亮杀手锏,中方趁势夹击,特朗普犯大错。特朗普彻底不装了,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