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波操作可真够密集的,刚抛出2亿欧元援乌计划没几天,10月15日国

文史资鉴堂 2025-10-16 17:04:46

荷兰这波操作可真够密集的,刚抛出 2 亿欧元援乌计划没几天,10 月 15 日国防大臣布雷克曼斯又在北约防长会上宣布,再加码 9000 万欧元专项军援,专门给乌克兰买侦察和打击无人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哪儿是什么单纯的人道主义援助,分明是打着援乌的幌子,藏着一肚子自己的小算盘,每一分钱花出去都有明确的算计。   首先得看这事儿的大背景,北约正在给乌克兰 “输血” 上紧发条。就在布雷克曼斯宣布加码的同一天,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就在布鲁塞尔的记者会上催着盟国 “捐得更多、买得更多”。   还特意提了个 “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 机制,说白了就是让欧洲国家掏钱买美国武器送乌克兰,荷兰、德国这些国家早就跟着出钱了,累计凑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资金。   荷兰这时候密集砸钱,说白了就是跟紧美国和北约的步调,表个忠心。要知道,北约里的话语权从来不是靠嘴说的,真金白银的投入才是硬通货,荷兰这么积极,就是想在北约内部刷存在感,巩固自己核心盟友的位置,以后不管是安全保障还是资源分配,都能多捞点好处。   荷兰国内马上要选举了,10 月 29 号就投票,现在极右翼的自由党在民调里还领先着呢。这种时候,执政党拿真金白银援乌,简直是最现成的政治筹码。   能塑造强硬应对国际危机的形象,讨好那些关注安全议题的选民;援乌是北约的政治正确,这么做能把自己和 “可能对俄乌冲突持保留态度” 的极右翼拉开差距,争取中间派的选票。   这 9000 万欧元里,藏着不少选票的算计,花钱买政治资本,这笔账执政党算得门儿清。再往深了挖,这钱花出去,其实是给本国军工企业铺路。   早在去年 7 月,荷兰就拨过 2000 万欧元给乌克兰买 100 万架攻击型无人机,当时就有 9 家荷兰公司掺和进去了。现在又专门追加无人机专项援助,这笔钱大概率还是会流向本土企业。   荷兰的无人机技术本来就有底子,特温特大学的衍生企业早就造出了能模拟猎鹰的 Robird 无人机,虽说主要用来驱鸟,但说明相关技术储备不少。   俄乌战场现在是无人机的 “实战试验场”,70% 的伤亡都跟无人机有关,双方每年要造几百万架。荷兰借着援乌把自家无人机送上火线,既能实战检验性能,又能打响名气,后续不管是卖技术还是卖成品,都能打开市场,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要知道,荷兰的潜艇制造业这些年早就不行了,“海象” 级潜艇超期服役还得拆零件维持,现在靠无人机打开军工出口的缺口,这不就是在给本国军工续命嘛。   还有个没明说的心思,就是给自己的安全 “上保险”。俄乌冲突里的无人机早就不光在战场打转了,丹麦的军事基地、德国北部都出现过不明无人机,北约都得往波罗的海派护卫舰应对。   荷兰自己也心虚,之前特意花 5500 万美元从以色列买了 “ReDrone” 反无人机系统,就是因为对付中小型无人机一直是短板。   现在给乌克兰送侦察打击无人机,其实是让乌克兰在前线帮自己消耗俄罗斯的无人机力量,同时还能近距离观察俄军的无人机战术。   欧盟不是正打算在东边建无人机墙嘛,荷兰这会儿积累的实战数据和经验,到时候不管是参与建设还是自家防御,都能占得先机,等于花乌克兰的手,练自己的兵,顺带还削弱了潜在威胁。   最后绕不开的还有能源利益。荷兰的 TTF 天然气期货可是欧洲的基准价,去年冬天就因为俄气供应波动涨得厉害,要是俄乌冲突失控,能源价格再疯涨,荷兰的能源企业和金融市场都得受影响。   现在加码援乌,本质上也是在帮着北约稳住乌克兰战局,遏制俄罗斯的能源议价权。只有把俄罗斯的影响力压下去,荷兰才能继续靠天然气出口和期货交易赚钱,这背后的经济账比军援那点钱划算多了。   这么一看,荷兰这短短几天的密集援乌,根本不是什么 “仗义疏财”,里子全是算计:既讨好了美国和北约,又能捞国内选票,还能盘活军工产业,顺便给自己搞安全防护,连能源利益都兼顾到了。这 9000 万欧元花得精明极了,每一分都花在了自己的利益点上,哪里有半分单纯援助的影子。    

0 阅读:9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